和
黎
广
文
过
东
林
作
一
别
东
林
动
隔
年
,
茅
堂
岑
寂
闭
荒
烟
。
壁
间
剩
有
琅
玕
字
,
物
外
难
忘
木
石
禅
。
吟
到
天
花
遥
入
磬
,
思
深
春
雨
细
通
泉
。
近
来
风
雅
凋
零
甚
,
愿
与
先
生
结
此
缘
。
怀古
写景
抒情
咏物
佳节
春景
友情
描述字画
译文
译文:自从离别东林寺之后,就过去了整整一年。如今,茅草堂(或许是东林寺的一处)寂静无声,荒烟笼罩。
译文:墙壁上还留下着用琅玕(一种玉石)所写的字迹,让我难忘的不仅是文字本身,更有超越世俗之外的木石之禅意。
译文:吟咏诗文时,仿佛看到天花(或指佛家之妙音)悠然传入磬中,而深沉的思绪如春雨般细密,似乎与泉水相通。
译文:近来世间的风雅之士凋零得很多,我希望能与您(先生)结下这样的缘分(或许是指诗文的交流、学术的探讨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黎广文重游东林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东林寺的静谧与庄严。首联“一别东林动隔年,茅堂岑寂闭荒烟”以时间的跨度和环境的寂静,营造出一种久别重逢的感慨与东林寺远离尘嚣的氛围。颔联“壁间剩有琅玕字,物外难忘木石禅”则通过寺庙内的文字与自然界的禅意,表达了对东林寺精神内涵的深刻感悟。颈联“吟到天花遥入磬,思深春雨细通泉”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听闻的钟声与感受的春雨融入自然景观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东林寺清幽环境的描绘。尾联“近来风雅凋零甚,愿与先生结此缘”则表达了对当前社会风气的忧虑以及与友人共同追求高雅生活的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东林寺的自然美景与宗教氛围,更蕴含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与精神生活的思考与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和谐共生、心灵归宿的追求。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登城二首(其二)
宋·张耒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