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范
石
湖
田
园
杂
兴
诗
六
十
首
·
春
日
十
二
首
之
六
(
其
六
)
花
柳
村
村
社
鼓
喧
,
花
含
宿
雨
柳
含
烟
。
野
夫
何
处
堪
行
乐
,
不
是
花
边
即
柳
边
。
写景
春天
田园
花柳
花
村社
赞颂
赞美
译文
第一句“花柳村村社鼓喧,花含宿雨柳含烟。”可以翻译为:在花柳丛生的村庄里,社鼓喧闹,花儿上还带着夜里的雨珠,柳条在烟雾中显得格外婀娜。
第二句“野夫何处堪行乐,不是花边即柳边。”可以翻译为:对于乡野之人来说,哪里可以找到行乐的地方呢?无非就是在这花丛边、柳树旁。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六》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的生动画面。首句“花柳村村社鼓喧”,通过“花柳”和“社鼓”展现了村庄的热闹与春天的气息,社鼓声声,象征着村民们的节日活动和社区的和谐气氛。第二句“花含宿雨柳含烟”,进一步细腻描绘了春雨过后花朵娇艳欲滴,柳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朦胧的美。这里的“含宿雨”和“含烟”都富有动态感,仿佛能听到雨后的滴答声和看到轻盈的烟雾缭绕。最后两句“野夫何处堪行乐,不是花边即柳边”,以“野夫”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他感叹,在这如画的春日里,没有哪里比花丛和柳阴更适合漫步和享受生活了。这既是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也是对闲适生活的理想寄托。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描绘春日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村民的生活,传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
凌云翰
797首
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猜您喜欢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得闲亭
宋·许棐
柳风虽小丝丝袅,花雨无多点点香。惟有吟毫闲未得,染红濡绿一春忙。
四明山中逢晴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一冈一涧一萦隈,新岁新晴始此回。莎坂南风寅蛤出,茅檐西日一禽来。人迷白路羊群石,水捲青天雪里雷。犹是深山有寒食,梨花无数绕岩开。
次韵费茂和风月亭新成
宋·周紫芝
十室熙熙俗自恬,令君岂弟不多严。簿书遣吏且堆案,风月撩人时到檐。剩种幽花无限好,满倾春酒十分甜。何劳结屋深防客,清节如君有底嫌。
念奴娇·和姜白石
清·顾太清
湖亭依旧,记从吾游者,二三仙侣。今日莲花开已遍,翠盖团团无数。荷露烹茶,碧筒吸酒,又听萧萧雨。远山遮尽,片云应是催句。欲暮白鹭成行,避人沙渚,拍拍冲天去。争忍西风容易落,.....
癸亥春
宋·张嵲
荒村渺渺不知春,三见篱边物态新。渐习鱼虾解蛮语,自疑元是魏塘人。
春日赴独石口作
清·狄觐光
沙卷黄云赴朔边,冰开已过好春天。地犹残雪空三月,人与落花又一年。村户旧巢迟燕到,关山新草尽驼眠。入都多少间儿女,指点风光笑欲颠。
柳枝词
元·吾丘衍
一径梨花过雨沾,日华浮动碧丝帘。前轩插遍垂杨柳,看舞春风又画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