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
冬季节气
咏物
怀旧

译文

第一句“腊月二十五,一曲重新举”可以翻译为:在农历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一曲新的曲调又重新开始唱响。
第二句“唱寡兮和稀,韵高兮调古”可以理解为:歌声稀疏而寡合,韵律高亢而古调悠扬。这里传达了古代的歌唱艺术氛围,声音的稀少与高亢、古朴的韵调相结合。
第三句“堪悲堪笑老东山,谩说豆子山前打瓦鼓”可以解释为:东山既让人感到悲伤又让人觉得可笑,他们(或某人在豆子山前)随意地敲打着瓦器制成的鼓。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于某种景象或人物情感与行为的描写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子益所作的《偈颂七十六首》中的第七十六首。诗中描述了腊月二十五日,有人在低声吟唱一支古老的曲子,虽然听众稀少,只有少数人应和,但歌声依然保持着高雅的韵律和古朴的调子。诗人以“堪悲堪笑”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借“老东山”和“豆子山前打瓦鼓”的典故,暗示时光荏苒,人事如梦,昔日热闹不再,只剩下些许回忆。整体上,这首诗寓含着对岁月流转、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百字令·海棠
清·杨继端
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早又时节中和,清明渐近,香减熏奁火。欲系好春无气力,.....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临江仙·除夕狱中寄忆
明末清初·龚鼎孳
不记今为何夕,隔墙钟鼓催春。逞风花草太无因。笼香深病色,罢酒得愁身。料是红闺初掩,清眸不耐罗巾。长斋甘伴鹔鹴贫,忍将双鬓事,轻报可怜人。
闰十五夜携两儿暨诸弟侄同孔聘王苏昌期何景朗李邑生就酌三弟宅分得台字
明·黎淳先
嫦娥何意重相陪,三五清光去复来。对酒自怜鹦鹉杓,听萧犹似凤凰台。咏偕童冠游宁倦,才擅东南美不猜。记得廿年曾此夕,雄心今被鬓毛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