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
丹
灶
相
传
丹
灶
此
中
开
,
炼
取
刀
圭
藁
上
裁
。
一
自
仙
翁
冲
举
后
,
尚
馀
灵
气
隐
莓
苔
。
怀古
地点
咏物
灵气
炼丹
译文
译文:据说这里曾是炼丹炉的所在,炉中炼出的丹药是用刀圭(一种工具)在藁草上裁剪出来的。
译文:自从那位仙翁升仙之后,这里仍然留有灵气,在莓苔中隐约可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传说中的炼丹之所,充满了神秘与历史的沉淀。首句“相传丹灶此中开”,以“相传”二字开头,暗示了这处炼丹之地并非凡人所能确知,而是通过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神秘地点。接着,“炼取刀圭藁上裁”一句,运用了炼丹术中的术语,形象地描述了古人在此进行炼丹的过程,刀圭是古代用于量取药物的小器皿,藁上裁则可能指在草药或材料上进行切割或处理,整个过程充满了对未知力量的探索和追求。“一自仙翁冲举后”,诗句转折,提到一位仙翁(可能是传说中的炼丹师)离开此地后,留下了一片寂静与空旷。这里的“冲举”一词,常用来形容仙人升天或得道成仙的情景,暗示了这位仙翁的非凡修为和最终的超脱。接下来,“尚馀灵气隐莓苔”一句,以“尚馀”强调了即便仙翁已去,但此处仍留有其遗留的灵气,这些灵气隐藏在莓苔之中,莓苔在这里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生长,也暗含着一种古老而持久的生命力,以及对过往智慧的传承。整首诗通过对炼丹灶及其背后故事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历史感的氛围,表达了对古代炼丹术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对未知世界探索精神的敬仰。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