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曲
琵
琶
教
念
奴
·
长
安
元
夜
帝
里
繁
华
,
勾
栏
酒
市
,
银
烛
清
光
如
昼
。
雕
鞍
并
挂
流
苏
,
香
车
出
红
袖
。
砑
光
帽
、
鹅
翎
斜
亸
,
五
明
障
、
鸾
头
铺
绣
。
夜
静
天
街
,
御
桥
月
映
,
笑
语
同
携
手
。
洞
箫
何
处
,
霓
裳
第
一
先
奏
。
休
辜
负
。
看
星
毬
、
兰
膏
明
灭
,
宫
漏
永
、
一
派
笙
歌
时
候
。
闹
队
子
、
永
丰
坊
里
。
多
少
是
梨
园
行
首
。
拾
翠
归
来
,
钗
横
鬓
乱
,
暖
玉
鲛
绡
透
。
重
挑
红
灺
,
太
半
共
醉
春
酒
。
城市风情
节日庆典
抒情
写景
宫怨
歌颂繁华
民间风俗
译文
京城之中繁华热闹,勾栏酒市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般。
雕鞍上挂着流苏,香车旁走出红袖佳人。
女子头戴光面帽,斜插鹅翎,五明障上绣着鸾鸟头饰。
夜幕降临,天街上御桥在月光映照下明亮如镜,人们欢声笑语携手同行。
哪里传来了洞箫之声,霓裳羽衣曲的第一段已经奏响。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
抬头仰望,只见星毬在灯火中明灭闪烁,宫漏的永夜时分,是一片笙歌热闹的景象。
永丰坊里聚集着许多戏曲表演的队伍,其中不乏许多是梨园的杰出演员。
拾翠而归的女子们,头上的钗横鬓乱,身上的暖玉鲛绡透出丝丝凉意。
她们重新挑起红缦帐幔,大多数人共饮春酒,醉意盎然。
赏析
这首清代丁澎的《法曲琵琶教念奴.长安元夜》描绘了帝都长安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开篇以“帝里繁华”起笔,勾勒出京城的热闹与富丽,酒肆和银烛的明亮如同白昼,展现出节日的喜庆气氛。接着描述了贵族们出行的奢华,如雕鞍上装饰着流苏,香车中美女如云。诗人细致刻画了人物的装扮,如砑光帽上的鹅翎斜垂,五明障上的鸾头绣工精致。月光下,天街上笑声与携手声交织,御桥之上更显皇家气派。音乐方面,洞箫声起,霓裳羽衣舞曲率先奏响,提醒人们珍惜这欢乐时光。夜晚的笙歌不断,热闹的队伍在永丰坊穿梭,其中不乏梨园名伶。元宵过后,女子们拾翠归来,钗横鬓乱,透出一丝慵懒与娇媚。最后,人们围坐饮酒,直到深夜,红灺重燃,沉浸在春意与醉酒之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长安元宵之夜的盛世景象,以及人们欢愉的生活状态,体现了清朝文人对都市繁华与民俗风情的热爱。
丁澎
272首
丁澎(1622~1686)字飞涛,号药园,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初著名回族诗人。其祖父丁鹤年是明朝(1368~1644)著名诗人。与同乡吴百朋、陆圻、紫绍炳、陈廷会、孙治、沈谦、毛先舒、虞黄吴、张纲孙合称为“西岸十子”、“西泠十子”。
猜您喜欢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后宫词
明·姚光虞
珠箔罗帏梦不成,起来花底听残更。多情祇有长门月,夜夜瑶阶伴影行。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昭德皇后挽歌词
唐·白居易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春归金屋少,夜入寿宫长。凤引曾辞辇,蚕休昔采桑。阴灵何处感,沙麓月无光。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宫词五首(其四)
唐·顾况
九重天乐降神仙,步舞分行踏锦筵。嘈囋一声钟鼓歇,万人楼下拾金钱。
丙寅正月十日召诸王臣工集重华宫联句
清·爱新觉罗·弘历
韶年和乐会周亲,丽藻同赓翰墨臣。宴借传柑先令节,俗沿桃菜协良辰。矞云已报三阶泰,淑序初呈九陌春。爆竹声多催腊尽,梅花香发竞时新。普天共仰升平庆,率土咸沾化育仁。击壤尧衢民.....
御花园花朝
清·爱新觉罗·弘历
堆秀山前景物芳,更逢晴日霭烟光。负冰锦鬣游文沼,试暖文禽绕画堂。綵燕缤纷先社日,青幡摇曳引韶阳。莫嫌花事迟追赏,通闰应知春倍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