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春天
抒情
赞美
亭台楼阁
地点
江边

译文

一座亭子临江而建,可以远望到江上的风光,江边的花和鸟,以及江边的城池。
春江花月充满了多少情感。在这美景中醉心吟诗,真是一种隐居生活的享受,而且这种快乐并不依赖于浣花溪的名声。
雨后,千峰如经过黛石洗礼般翠绿,凭栏远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葱郁。
这片空灵朦胧的景色,即使是最优秀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出来。在这其中,我特别不理解的是,因此用它的名字来命名我的亭子。

赏析

这首清代丁澎的《临江仙·其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开篇“亭子临江江在望”,点明了亭子的位置,紧邻江边,江水清晰可见,展现出开阔的视野。接下来,“江花江鸟江城”进一步描绘了江景的生动,江花盛开,江鸟飞翔,江城倒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春江图。“春江花月几多情”一句,诗人借江上春夜的美景,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和情感寄托。诗人自称“真吏隐”,意为自己虽身为官,却有着隐士般的淡泊情怀,更倾向于享受这种宁静的生活,而不是追求世俗的名声。“雨过千峰如黛洗,凭阑迸出葱青”描绘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仿佛经过雨水的洗礼,群峰更加苍翠欲滴,生机盎然。诗人站在亭中,眼前这如画的景色让他感到难以用笔墨形容。最后两句“空濛一片画难成,就中浑不解,因以命吾亭”,诗人感叹这样的美景无法完全用画笔捕捉,而他自己更是对此种境界心领神会,因此将此亭命名为“就中”,寓意自己在此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景的秀美,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感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深热爱。

丁澎

272首
丁澎(1622~1686)字飞涛,号药园,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初著名回族诗人。其祖父丁鹤年是明朝(1368~1644)著名诗人。与同乡吴百朋、陆圻、紫绍炳、陈廷会、孙治、沈谦、毛先舒、虞黄吴、张纲孙合称为“西岸十子”、“西泠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