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江
仙
(
其
三
)
再
为
愚
山
题
就
亭
亭
子
临
江
江
在
望
,
江
花
江
鸟
江
城
。
春
江
花
月
几
多
情
。
醉
吟
真
吏
隐
,
不
籍
浣
花
名
。
雨
过
千
峰
如
黛
洗
,
凭
阑
迸
出
葱
青
。
空
濛
一
片
画
难
成
。
就
中
浑
不
解
,
因
以
命
吾
亭
。
写景
山水
春天
抒情
赞美
亭台楼阁
地点
江边
译文
一座亭子临江而建,可以远望到江上的风光,江边的花和鸟,以及江边的城池。
春江花月充满了多少情感。在这美景中醉心吟诗,真是一种隐居生活的享受,而且这种快乐并不依赖于浣花溪的名声。
雨后,千峰如经过黛石洗礼般翠绿,凭栏远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葱郁。
这片空灵朦胧的景色,即使是最优秀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出来。在这其中,我特别不理解的是,因此用它的名字来命名我的亭子。
赏析
这首清代丁澎的《临江仙·其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开篇“亭子临江江在望”,点明了亭子的位置,紧邻江边,江水清晰可见,展现出开阔的视野。接下来,“江花江鸟江城”进一步描绘了江景的生动,江花盛开,江鸟飞翔,江城倒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春江图。“春江花月几多情”一句,诗人借江上春夜的美景,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和情感寄托。诗人自称“真吏隐”,意为自己虽身为官,却有着隐士般的淡泊情怀,更倾向于享受这种宁静的生活,而不是追求世俗的名声。“雨过千峰如黛洗,凭阑迸出葱青”描绘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仿佛经过雨水的洗礼,群峰更加苍翠欲滴,生机盎然。诗人站在亭中,眼前这如画的景色让他感到难以用笔墨形容。最后两句“空濛一片画难成,就中浑不解,因以命吾亭”,诗人感叹这样的美景无法完全用画笔捕捉,而他自己更是对此种境界心领神会,因此将此亭命名为“就中”,寓意自己在此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景的秀美,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感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深热爱。
丁澎
272首
丁澎(1622~1686)字飞涛,号药园,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初著名回族诗人。其祖父丁鹤年是明朝(1368~1644)著名诗人。与同乡吴百朋、陆圻、紫绍炳、陈廷会、孙治、沈谦、毛先舒、虞黄吴、张纲孙合称为“西岸十子”、“西泠十子”。
猜您喜欢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