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景
动物
情感
思乡
忧民
山水
田园
秋节
乱蛩
昆虫

译文

残月透过稀疏的窗户,稀疏的竹林填补着破损的篱笆。
冷清的屋檐下人们的话语稀少,孤独的树下鸟儿睡眠的时间也迟。
积水深处映照出空旷的影子,新的凉意引发了众人的思绪。
不是所有的乱鸣蛩声都在抱怨,它们搅扰得客人如丝般的梦境频频出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残月、疏窗、修竹、破篱、冷檐、孤树、鸣蛩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寂静与孤独感的画面。首句“残月延疏牖”,描绘了月亮在窗户边留下淡淡的光辉,暗示着夜的深沉和时间的流逝。接着,“脩篁补坏篱”一句,以修长的竹子填补了破损的篱笆,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也隐含了修补与和谐的主题。“冷檐人语少”一句,通过“冷檐”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同时强调了夜晚的宁静,人声稀少,进一步增强了孤独感。“孤树鸟眠迟”则将视角转向一棵孤独的树木,以及栖息其上的鸟儿,它们似乎也在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但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孤独与寂寞。“积水沦空影,新凉纳众思”两句,水面上映照着天空的倒影,随着水面的波动而摇曳,仿佛是思绪在水中流淌。新来的凉意不仅带来了物理上的清凉,也象征着心灵的平静与思考的深入。最后,“乱蛩非百怨,恼客梦如丝”一句,通过描述秋虫的鸣叫,虽然可能引起人的愁绪,却并非出于百般怨言,而是自然界的常态。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生活的细微感受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八)
宋·左纬
转徙不知处,乱山逢掩扃。断崖飞虺蛰,枯木乱鸦腥。莽苍人烟灭,黄昏鬼火青。夜寒长饮泣,安得壮夫听。
国风·邶风·柏舟
先秦·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