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悯
乱
诗
十
首
次
仲
木
韵
(
其
九
)
逃
名
何
地
寻
梅
福
,
吴
市
于
今
尚
涸
尘
。
茅
屋
数
椽
风
竹
笑
,
山
田
六
月
雨
苗
新
。
独
行
江
上
猿
啼
甚
,
小
妇
辽
西
梦
到
频
。
莫
厌
故
乡
云
物
旧
,
天
涯
应
有
不
归
人
。
思乡
写景
写山
怀古
情感
田园
悼亡
写雨
写山田
秋节
译文
想要逃避名利,哪里能找到像梅福那样隐居的人呢?现在吴市仍然充满着世俗的尘埃。
几间茅屋周围有风和竹子的笑声,六月的山田里雨水滋润着新苗。
独自走在江边,猿猴的叫声格外刺耳,小妇人的梦中频繁出现辽西的景象。
不要嫌弃故乡的景物陈旧,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总有些人不愿意回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图景。诗人以“逃名”开篇,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与逃避,借梅福的故事暗喻自己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接着,“吴市于今尚涸尘”一句,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现今荒凉,展现了世事变迁的沧桑感。“茅屋数椽风竹笑,山田六月雨苗新”两句,生动描绘了隐居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茅屋简陋却充满生机,风中的竹子似乎在欢笑,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在。而山田中,六月的雨水滋养着新生的稻苗,预示着丰收的希望。“独行江上猿啼甚,小妇辽西梦到频”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孤独而又深沉的情感世界。独自漫步江边,猿猴的啼声更显孤寂,而远方小妇的频繁入梦,则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最后,“莫厌故乡云物旧,天涯应有不归人”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以及对世间漂泊者的同情。即使故乡的景物依旧,但天涯仍有未归之人,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离散之痛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变迁、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