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月
梅
花
岭
上
归
来
岁
未
残
,
一
枝
已
放
暮
林
端
。
小
春
花
事
惊
蓬
鬓
,
独
客
江
城
畏
早
寒
。
乱
日
关
山
荒
笛
满
,
天
涯
何
处
故
人
看
。
柴
门
风
雪
休
相
问
,
落
木
空
庭
自
倚
阑
。
写景
咏物
写花
秋天
抒情
怀古
独客异乡
节令
冬季
梅
情感
思念
译文
刚刚从山区归来,时光还未到残冬,一枝寒梅已绽放在暮色苍茫的林端。
初春的花朵盛开,让我这个游子感到惊讶,独自客居在江城,更感到早春的寒气逼人。
乱世之中,关山混乱,荒凉的笛声弥漫天际,身在天涯,不知何处的故人能够看见我的境况。
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就不要再来敲门了,我独自倚着庭院的栏杆,看着落叶飘零的空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归家时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首句“岭上归来岁未残”,写出了诗人从山岭归来,发现一年尚未完全结束,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着,“一枝已放暮林端”描绘了一幅夕阳下,山林中仅有一枝梅花绽放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着孤独与寂寞。“小春花事惊蓬鬓”一句,通过“小春”这一季节特征,以及“蓬鬓”的形象,表达了诗人面对即将来临的冬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紧接着,“独客江城畏早寒”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独自漂泊在异乡的旅人,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感到畏惧,同时也暗含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半部分,“乱日关山荒笛满”描绘了战乱时期,关山之间充满了荒凉与哀伤,笛声悠扬,传递出一种悲凉的情绪。“天涯何处故人看”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寻找慰藉的愿望。最后,“柴门风雪休相问,落木空庭自倚阑”两句,诗人选择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即使外界环境恶劣,他也要保持独立与坚强,倚靠在空旷的庭院栏杆上,似乎在自我安慰,也暗示着对未来充满希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