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宋
氏
二
乔
菊
花
(
其
三
)
明
朝
是
重
九
,
双
带
换
茱
萸
。
疑
有
离
骚
客
,
婵
娟
对
女
?
。
节日
菊花咏物
重阳节
怀旧情感
女性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重阳节时,宋氏二乔菊花盛开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菊花与传统节日的和谐之美。“明朝是重九”,开篇点出时间背景,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一个充满秋意和思乡之情的日子。“双带换茱萸”,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佩戴茱萸以驱邪避灾的传统习俗,同时“双带”暗示着宋氏二乔,寓意着两位女子的优雅与美丽。“疑有离骚客,婵娟对女”,这里借用了屈原《离骚》中的意象,“婵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诗人将宋氏二乔比作美丽的女子,与离骚客相对应,营造了一种高雅、清新的意境,表达了对宋氏二乔菊花的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节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重阳节赏菊的风俗,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女性美的赞颂,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深刻洞察与表达。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重阳(其一)
宋·文天祥
飘零万里若为家,一夜西风吹鬓华。祇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九日陪越州元相燕龟山寺
唐·赵嘏
佳晨何处泛花游,丞相筵开水上头。双影旆摇山雨霁,一声歌动寺云秋。林光静带高城晚,湖色寒分半槛流。共贺万家逢此节,可怜风物似荆州。
九日登罗浮虾蟆峰
明·黄渊
招携斗酒陟崔嵬,缁衣黄冠伴我来。此日登高吾最上,何方应律菊先开。太清不动玉女细,紫气轻移云母回。天外母兄无恙否,□□相望为停杯。
残岁即事(其九)
明·王彦泓
拼取无眠守岁华,听残竹炮几千家。鸡鸣尚伴熏炉坐,自扎同心柏子花。
重九前一日同王杨二山人饮胡将军东郭草堂
明·宋登春
丫下寻陶令,篱边问葛疆。南山足芋栗,东郭此茅堂。萸酒年年事,菊花岁岁芳。白头还醉舞,休笑野人狂。
清平乐(其二)重九
宋·黄庭坚
黄花当户。已觉秋容暮。云梦南州逢笑语。心在歌边舞处。使君一笑眉开。新晴照酒尊来。且乐尊前见在,休思走马章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