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写景
春天
抒情
山水
留景
情感
怀古
赞颂
名胜
城市
悼亡
田园

译文

穿着便服趁着春天外出,精舍(寺庙)就建在水边。
太阳升起,僧人出定(即完成打坐);远方客人又重来。
分享水果,用剩余的芋头来款待;他们也探讨佛教经典并绕着古老的梅树谈论。
山包围着寺庙的钟声,海浪涌动中僧人渡过难关。
悲伤的梵音凄凉地回荡在林间,空旷的池水沉寂如劫火后的灰烬。
写诗的人离开去寻找阆仙(一位传说中的仙人),而那位禁酒的远公(高僧)则回来了。
归途中穿过红杏盛开的树林,游人珍惜地记录下苔藓的痕迹。
隐约的钟声在城郭中回荡,留下美丽的景色让人更加徘徊留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梵胜庵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庵内僧侣修行与教化的氛围。首联“野服乘春出,精庐傍水开”以朴素的衣着和春天的生机,衬托出庵舍依水而建的自然和谐之美。颔联“曰高僧出定,霞外客重来”则描绘了僧人从冥想中醒来,迎接来访者的情景,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颈联“施果分残芋,谈经就古梅”展现了僧侣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佛法的实践与传播,通过分享食物和讨论经典,体现了他们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尾联“山围开士锡,海涌渡师杯”则以山海为背景,象征着佛教的广大与深远影响。诗中“哀梵凄林鬼,空池湛劫灰”两句,通过哀婉的梵音和空寂的池塘,表达了佛教对生死轮回的深刻思考。而“题诗阆仙去,禁酒远公回”则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高僧智慧与修为的敬仰。最后,“归路穿红杏,游人惜录苔”描绘了诗人离开时的景象,红杏映衬着归途,游人对庵内的苔藓留下深刻印象,暗示了这次访问给人心灵带来的触动与美好回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融,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