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溪
女
阳
亭
下
日
初
低
,
小
艇
沿
洄
过
语
溪
。
战
后
荒
城
闻
画
角
,
雨
馀
芳
草
坠
棠
梨
。
烟
波
岁
月
孤
帆
外
,
蔬
笋
山
家
十
□
西
。
便
着
轻
蓑
放
船
去
,
采
茶
僧
出
暮
猿
啼
。
写景抒情
地点
秋日景象
战后
雨后情境
舟行
采茶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女阳亭下,小船沿着曲折的水道缓缓前行,穿过语溪。
战争过后的荒城,传来了号角声,雨后芳草上的棠梨,落下滴滴泪水。
烟雾缭绕的岁月中,孤帆漂泊在远方,而蔬笋的菜园位于小船的西侧。
于是,我穿上轻便的草鞋,乘船离去,采茶的僧人出现,夜幕降临,猿猴啼叫。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山水画卷。首联“女阳亭下日初低,小艇沿洄过语溪”,以夕阳西下,小舟在溪流中轻轻荡漾的画面开篇,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战后荒城闻画角,雨馀芳草坠棠梨”两句,通过战争后的荒凉景象与雨后芳草、棠梨的凋零,暗含了历史变迁的沧桑感和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使得画面既有静美也有深沉。“烟波岁月孤帆外,蔬笋山家十□西”则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方的孤帆和山间人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宁静。最后,“便着轻蓑放船去,采茶僧出暮猿啼”以诗人想象自己身着蓑衣,驾船而去,与采茶僧在暮色中相遇的情景收尾,既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融入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过往历史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山阳燕中郊乐录
唐·陆龟蒙
淮上能无雨,回头总是情。蒲帆浑未织,争得一欢成。
石乡道中舟泛
清·黄景仁
好是日斜候,吟诗上野航。过桥人语聚,绕水磬声凉。小饮鱼虾市,新寒薛荔裳。栖迟聊自慰,风景似吾乡。
宿新升圩港
清·陈熙治
欲宿投何处,驱车任所之。野花村女鬓,红杏酒家旗。犬吠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凄凉谁共诉,倚枕泪如丝。
化州闻戍卒夜歌
明·刘崧
化州城上月如秋,听着歈歌人自愁。何日归帆向东去,陵罗江上正西流。
宿唐浪村
明·林恕
黄精酿熟豆初花,篱落萧疏远市哗。地僻虞罗依岸曲,天寒渔火傍江斜。燕寻旧垒穿重幕,竹引新篁过别家。对景萧然幽兴发,可甘萍梗负年华。
即事
宋·王铚
住依溪口破残村,身伴渡头零落云。更向空山拾黄叶,姓名那有世人闻。
潞河即事
清·曾广钧
花谢月亏风景灭,高楼犹得暂经过。十年瀛海偶诗句,五夜潞河闻棹歌。明镜非台思旧侣,洞房如海惨惊波。记来絷马垂杨下,绝代佳人拥佩珂。
捣衣词
清·刘文翰
白帝城头乌欲栖,丹凤城南雁影迷。银汉横斜月皎皎,谁家砧杵风凄凄。千杵万杵泪迸落,将泪和衣寄陇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