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物
禅宗
抒情
秋景
手法
暗喻

译文

1、一位住在襄阳的老人,已经多年捡拾橡果为生。
2、他的诗思因双柑而更加灵动,禅宗的教义通过五指传承下来。
3、(这里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青腰上飞翔着美丽的仙女,霜掌削平了金天(可能是指某种坚硬的物体或景象)。
4、询问贤明的灵魂(或者是指佛菩萨的智慧)哪一样先有哪一样后享,该以何种次序享受呢?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襄阳老居士的生活场景与精神境界。首句“襄阳老居士,拾橡巳经年”展现了一位年迈的居士在襄阳过着简朴而自给自足的生活,以采集橡果为食,岁月悠长,生活平淡却充满自然之趣。次句“诗思双柑减,禅宗五指传”则揭示了老居士不仅生活于自然之中,更在心灵深处追求诗意与禅理的融合,诗思如同柑橘般丰富,禅宗的智慧如五指般清晰传递,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接着,“青腰飞玉女,霜掌削金天”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老居士周围自然界的美好景象。青色的腰肢仿佛是轻盈飞翔的玉女,霜白的手掌如同在金色的天空中削划,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也暗喻了老居士与自然和谐共处,心境如玉女般纯净,行动如霜掌般精准,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最后,“为问贤灵照,分甘若个先”表达了诗人对老居士智慧与德行的敬仰之情。贤者之光如同指引,分甘让利,不争先,不后退,体现了老居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的品德。这不仅是对老居士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一种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居士在自然与精神世界中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对生活、自然与人性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草秋郊园
明·李英
蹉跎犹作客,为爱辟疆园。渔浦亭临水,人家艇到门。白云屯大泽,秋色满中原。欲赋思归引,江蓠傍酒尊。
戏赠画僧
明·孙传庭
悟得菩提色即空,冥然意象画图中。閒临竹石知禅在,静写昆虫见性同。不是毫端藏佛解,安能腕下夺天工。偶成净土莲花瓣,却与人间一样同。
清籁轩秋日遣怀兼寄友人
清·多隆阿
文轩寄迹避嚣尘,雅爱时光景物新。俗气未除由近韨,秋光虽好不同春。冀将热血酬知己,敢把冰心对友人。月到窗前怀远道,清标还望德为邻。
日日
清·张裕钊
日日庭前数暮鸦,年年江上听秋笳。山风落后时过寺,篱菊开时最忆家。果熟欢声喧鸟雀,香残烟篆袅龙蛇。曲肱一觉藤床上,梦去樊溪挥钓车。
王丽竹别号
明·张天赋
天易象苍筤,卫诗咏淇澳。矫矫龙凤姿,清标脱尘俗。长稍拂青云,疏枝筛白玉。劲节凌秋霜,雄风震空谷。夜气满山隈,看看生意足。平地一声雷,头角崭崭绿。
赋归代柬呈别章江三司(其一)
明·区越
为忆还山事事幽,司空图老信宜休。疏开岭北龙津口,引过屏西水步头。长夏听松根作枕,清秋探橘子成球。馀生独被君恩重,犹得从容首旧丘。
叶子逸以惠山泉瀹日铸新茶饷予与常郑卿
宋·章甫
惠山甘泉苦不冷,日铸茶香方是真。广文唤客作妙供,石铫风炉皆手亲。神清便欲排阊阖,且了吾人淡生活。瓶芽分送已无馀,杯水尚容消午渴。
感皇恩·广东与康伯可
金·韩玉
远柳绿含烟,土膏才透。云海微茫露晴岫。故乡何在,梦寐草堂溪友。旧时游赏处,谁携手。尘世利名,于身何有。老去生涯殢樽酒。小桥流水,一树雪香瘦。故人今夜月,相思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