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写景
山水
梅花
离别
送别
田园
寒梅

译文

“十年住山中,未识山僧面。”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在山中住了十年,却从未见过山里的和尚。”
“相对不知名,寒梅皎于霰。” 可以理解为:“面对着(或许是)不知名的景物,寒冷的梅花在雪珠(霰)中显得洁白。”
“坐谈忘日午,斋钟冷深院。” 这句翻译为:“坐下来闲谈,竟然忘记了时间,只有寺院的钟声在深深的庭院中回荡。”
“芒屩送君归,斜阳在南涧。”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草鞋送你回去,斜阳正照在南面的山涧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访友的经历,充满了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诗人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与隐居山中的老僧息乾长老相遇的场景。首句“十年住山中,未识山僧面”,点明了老僧隐居山林已有十年之久,而诗人未曾得见其真容。这种长时间的隐居生活,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接着,“相对不知名,寒梅皎于霰”一句,通过寒梅的洁白与晶莹,象征着老僧内心的纯净与高洁。寒梅在雪霰中绽放,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老僧虽处深山,却如同寒梅一般坚韧不屈,保持着自己的品格和精神。“坐谈忘日午,斋钟冷深院”描绘了两人交谈时的场景,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连日午的时光都忘记了。斋钟的响起,似乎提醒着时间的流逝,但深院的寂静并未因此而打破,反而增添了对话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最后,“芒屩送君归,斜阳在南涧”一句,以老僧为诗人送行的情景结束全诗。芒屩,即草鞋,是古代僧人常用的鞋履,这里既体现了老僧的简朴生活,也表达了对诗人的深厚情谊。斜阳映照在南涧之上,不仅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与生活的循环往复。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和与老僧相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