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
谷
寺
松
径
一
从
灵
谷
去
,
数
里
见
高
林
。
亭
午
群
峰
正
,
空
山
万
籁
深
。
鸟
归
迟
暝
色
,
云
至
改
松
阴
。
不
必
寻
僧
语
,
萧
条
物
外
心
。
写景
山水
地点
抒情
物外心
秋色
咏物
松树
萧条
译文
一从灵谷出发,走了数里路,看到了高耸的树林。
中午时分,群峰正立,空旷的山中万籁俱寂,显得格外深邃。
鸟儿在渐浓的夜色中归巢,云彩在松树阴影的变幻下逐渐蔓延。
无需与僧人交流对话,只要用一种物外超脱的静谧心态去感受这一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灵谷寺松径的幽静与深远。诗人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林深处的画卷。首句“一从灵谷去,数里见高林”开篇即点明地点,暗示了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亭午群峰正,空山万籁深”两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渲染,展现了正午时分群峰挺立、空山寂静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鸟归迟暝色,云至改松阴”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傍晚时分,鸟儿归巢,云彩飘过,松树的影子随之变化,生动地表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最后,“不必寻僧语,萧条物外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即使不与僧人交谈,也能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谷寺松径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