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蒲
亭
南
出
米
岭
驱
车
出
蒲
亭
,
南
行
过
米
岭
。
崇
冈
裂
赤
坂
,
乱
泉
鸣
素
绠
。
人
行
万
松
上
,
青
苍
入
衣
领
。
天
高
群
象
肃
,
秋
近
众
峰
冷
。
云
山
洗
形
役
,
触
物
心
自
警
。
雨
霁
啼
鹁
鸠
,
晴
光
跃
蚱
蜢
。
行
经
乱
离
后
,
颓
屋
有
残
井
。
阪
田
寡
良
苗
,
稻
孙
秀
馀
颖
。
我
家
秦
溪
下
,
未
荒
田
一
顷
。
何
时
返
东
皋
,
犁
锄
躬
自
秉
。
山水田园
秋日
人物心志
自然
抒发思乡
季节
秋季
励志
译文
驾车驶出蒲亭,向南行过米岭。
崇高的山岗裂开了红色的土地,泉水乱流,发出像白色纱线一样的声音。
人们行走在万松之上,青翠的颜色渗入衣领。
天空高远,群象肃穆,秋意渐浓,山峰显得更加冷峻。
云山之景洗净了形迹的劳役,接触外物让我内心警醒。
雨后鹁鸠啼叫,晴日里蚱蜢跳跃。
经过战乱之后的地方,破败的房屋旁有残存的古井。
山坡的田地缺乏好的庄稼苗,稻孙却秀出了剩余的谷穗。
我的家在秦溪之下,田地没有荒芜,还有一顷。
什么时候能回到东边的田地,亲自手持犁锄耕作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蒲亭出发,南行经过米岭的旅程。开篇“驱车出蒲亭,南行过米岭”便带我们进入了一段充满自然风光的旅途。随后,“崇冈裂赤坂,乱泉鸣素绠”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沿途的山峦与泉水,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人行万松上,青苍入衣领”则将视角转向了行人的体验,万松林中行走,青色的松树仿佛融入了行人的衣领之中,营造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天高群象肃,秋近众峰冷”通过天高气爽、秋意渐浓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旅程的季节感和宁静之美。“云山洗形役,触物心自警”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触动,仿佛洗涤了心灵的尘埃,引发了对人生和自我反思的警醒。“雨霁啼鹁鸠,晴光跃蚱蜢”则是对雨后初晴景象的细腻描绘,鹁鸠的啼鸣与蚱蜢在阳光下的跳跃,为画面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息。最后,“行经乱离后,颓屋有残井。阪田寡良苗,稻孙秀馀颖”描述了诗人途经战乱后的景象,破败的房屋、稀少的稻苗,反映了社会动荡给自然与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家秦溪下,未荒田一顷。何时返东皋,犁锄躬自秉”则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渴望回归自然、亲自耕作的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还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人文关怀。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