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秋
日
丽
京
近
脩
诸
子
俱
集
永
安
湖
仲
木
飞
书
见
招
以
病
不
赴
白
石
清
泉
集
胜
流
,
羁
人
高
卧
独
添
愁
。
荡
舟
露
下
芙
容
老
,
招
隐
山
中
桂
树
秋
。
夜
静
鱼
龙
吟
大
海
,
月
明
乌
鹊
度
南
楼
。
永
安
湖
上
多
栖
遁
,
为
我
相
寻
杜
若
洲
。
秋景写意
地点
情感表达
中秋节日
山水写景
咏物
桂花
抒情
译文
白石清澈的泉水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流动的水流,旅居外地的人孤独地躺着,独自增添了忧愁。
在露水轻拂的夜晚荡起小舟,荷花已经老去。在隐秘的山洞里,桂树在秋天的气息中生长。
夜深人静时,鱼龙在深海中低吟,月亮明亮时,乌鸦和喜鹊飞过南楼。
永安湖上有很多隐居遁世的人,希望有人能为我寻找杜若洲这个地方。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中秋佳节,永安湖畔的聚会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人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水、清泉、白石、露珠、芙容、桂树、鱼龙、乌鹊等自然元素,以及夜晚的宁静与月光的明亮,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忧愁的氛围。首联“白石清泉集胜流,羁人高卧独添愁”开篇即点明了聚会地点的自然美景与诗人的孤独心境。白石与清泉象征着纯净与自然,而“胜流”则暗示了聚会的雅致与高洁。然而,“羁人高卧”和“独添愁”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形成鲜明对比。颔联“荡舟露下芙容老,招隐山中桂树秋”进一步描绘了湖面上荡舟的景象,以及山中桂树在秋风中的凋零。露珠与老芙容,桂树与秋色,都增添了季节的更替感和时间的流逝感,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颈联“夜静鱼龙吟大海,月明乌鹊度南楼”将视线从湖面转向大海,通过鱼龙的吟唱和乌鹊的飞行,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动态美。大海的广阔与月光的明亮,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尾联“永安湖上多栖遁,为我相寻杜若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杜若洲(传说中屈原采香草的地方)的追寻。这不仅是对古代文人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也是对自己内心深处那份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的表达。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扫花游·元夕同秋岳作于无外邸中用周美成韵
明末清初·龚鼎孳
绛霞万叠,照曲巷斜栏,黛峰横楚。远香几缕。衬金虫紫凤,雅歌妙舞。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踏花去。问取玉人,春色来处。人醉花不许。又走马星桥,翠钿争路。画堂列俎。趁芳宵好客.....
禅月台(其一)
宋·韩淲
渺渺凉风起,木犀相次开。举家空自住,过客有谁来。已是冰溪棹,更寻禅月台。郁乎湖海气,鸥鸟莫惊猜。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其二十三)燕
金末元初·李俊民
社后来何暮,梁閒话颇多。巢泥愁未稳,无面见淘河。
舟宿湖口(其二)
宋·董嗣杲
长年人海混潮声,水宿荒凉却夜惊。月照空巢乌绕树,风吹短草雁知更。要观此地秋涛壮,更待明年春水生。不比蜃楼多变见,綵云初日拥层城。
承光殿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金源乔木荫松槐,簇就团圞七宝台。太液秋风窗里挹,西山颢气座间来。墨壶琴荐俱堪抚,阁漏阶签且漫催。馥郁天香飘桂子,此花雅合月中栽。
将至浦城口占
清·朱圭
轻轺小插桂婆娑,一路香闻使者过。几瓮黄齑怜臭味,卅宵青眼费摩挲。谁家梦笔才如绮,有客临渊鬓欲皤。为语皇华山上月,肯教清影负幽萝。
九日翏翏亭独坐看花感怀有作
明·李流芳
去年桂花时,对花怀吾友。今年见花发,所思人在否。虚亭敞萧瑟,秋气变林薮。清旸喜连朝,风物况重九。西湖前月中,花枝已盈手。江乡花发迟,归客幸不后。前月赏花人,今朝复何有。悲.....
九江木犀甚富而香亦奇绝江东所无也
宋·周紫芝
自从春去忆疏梅,直到秋来数木犀。不隔幽香微雨细,偏宜小树夕阳低。无诗可说难言态,有酒应须著意携。家在东江苦无此,莫嫌为客在江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