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
古
六
首
(
其
四
)
迢
迢
千
尺
松
,
下
有
绿
发
龟
。
流
膏
穿
厚
地
,
配
此
凌
云
姿
。
隐
见
虽
若
殊
,
雪
霜
俱
不
移
。
置
身
苟
得
地
,
共
保
千
岁
期
。
写景咏物
山水田园
动物
励志
赞美
译文
千尺高的大松树迢迢伸向天际,它的树荫下有着形似乌龟的植物。
松树的树脂流下,渗透厚重的土地,与松树凌云般的姿态相匹配。
松树和绿发龟虽然有时被隐藏有时被看见,但它们的形象有所不同,无论是遭遇风霜雨雪还是任何困境,都不会轻易改变。
如果把绿发龟与大松树放到适当的环境和地方中,那么它们都可以与这个世界共同长久存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高大挺拔的千尺松树,其根部长满了翠绿的苔藓,犹如一只绿发龟潜伏在地下。松脂流淌滋润着深厚的土壤,与松树的雄伟身姿相得益彰。尽管隐藏在地下的部分与显现在外的部分形态各异,但无论经受怎样的风雪洗礼,它都坚韧不移。诗人借此寓意,如果人们能像这松树一样找到适宜的环境,就能长久地保持其高尚品格和坚定立场,期待共享千年的岁月。整体上,这首诗赞美了松树的坚韧与耐力,寄寓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曾协
222首
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曾巩之侄孙。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敦)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赠林大理次崖(其一)
明·严嵩
廷尉平反力有馀,昼帘朱墨更忘劬。存疑遍示诸生录,传信新刊两寺书。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集字联
清·何绍基
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
大观四年春夏之交閒居无事触绪成咏得绝句五首(其五)
宋·李之仪
江南塞北遍曾游,一饭何方不可留。快箸旧尝便蛮耳,垂涎安得饫饘头。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