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
桥
仙
(
其
三
)
端
阳
前
一
夕
饮
顾
向
中
园
蜀
葵
似
锦
,
海
榴
如
火
,
风
拂
小
亭
无
暑
。
菖
蒲
绿
映
酒
杯
红
,
早
知
是
、
明
朝
重
午
。
新
题
相
和
,
良
朋
快
聚
,
莫
问
天
边
晴
雨
。
客
中
有
酒
可
销
愁
,
且
随
分
、
钗
符
艾
虎
。
节日
写景
写花
夏天
抒情
端午节
写酒
写风
译文
第一句“蜀葵似锦,海榴如火,风拂小亭无暑”描述的是:蜀葵花盛开得像锦绣一样,海榴花则像火焰一样红艳,微风拂过小亭,让人感觉不到暑气。
第二句“菖蒲绿映酒杯红,早知是、明朝重午”的意思是:菖蒲的绿色与酒杯中的红色相互映衬,让人早早地知道明天就是端午节了。
第三句“新题相和,良朋快聚,莫问天边晴雨”表达的是:新的题目大家相互讨论、相互应和,好朋友们欢聚一堂,不要去管天边是晴是雨。
第四句“客中有酒可销愁,且随分、钗符艾虎”则表示:在客居他乡的时候,有酒可以解忧消愁,也随大家风俗戴上钗符和艾虎等辟邪避灾的装饰物。
赏析
这首清代佟世南的《鹊桥仙·其三》描绘了端午节前夕的欢乐景象。诗人以蜀葵如锦绣般绚丽,石榴如火焰般炽热,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初夏时节的热烈气氛。小亭在微风中显得清爽,菖蒲的翠绿与酒杯的红色相互映衬,预示着明日端午的到来。"早知是、明朝重午"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期待,而"新题相和,良朋快聚"则体现了与朋友相聚的喜悦,不问天气好坏,只愿享受此刻的欢愉。最后,诗人借酒消愁,同时也提到了端午的传统习俗——佩戴钗符艾虎,增添了节日的民俗色彩。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轻松的笔调,传达出端午节前夜的温馨与欢乐氛围。
佟世南
64首
康熙年间任临贺知县,善填词,长于小令,修辞婉丽,意境幽美,曲折含蓄,词风与纳兰性德相近。著有《东白堂词》、《鲊话》、《附耳书》等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甲子岁除作(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欲寒先作雾,将暖更吹风。岁尽从今夜,春来自故宫。草犹含蕙绿,花已破桃红。腊酒琉璃盏,殷勤入掌中。
满庭芳
宋·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
昼长
明末清初·屈大均
昼长人事外,琴静一溪风。亲客劳蛛子,宜男得鹿葱。柳疏烟易度,花密月难通。不奈流莺好,声声绿酒中。
芍药诗(其三)
宋·王禹偁
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感伤纶阁多情客,珍重维扬好事僧。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老郎为郡辜朝寄,除却吟诗百不能。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