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归
一
水
清
波
驶
,
还
将
桧
楫
归
。
缨
緌
成
素
滥
,
猿
鹤
恐
长
违
。
斗
外
城
隅
出
,
云
端
阙
影
微
。
定
知
朝
夕
鸟
,
却
望
汉
台
飞
。
写景
抒情
地点
猿鹤意象
秋节
动物
鸟
城市
城隅
山水
译文
一条清澈的河流中,船只正在行驶,我乘坐的船上还带着桧树和楫(划船的工具)的标记。
我的衣帽因为各种原因变得凌乱不堪,担心长时间远离猿猴和鹤这样的动物,我会失去什么。
我在城池边缘看到斗大之处显露出来,高耸的云层之间隐约透出宫殿的影子。
我知道,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有鸟儿在飞翔,但我现在却期待着能像飞鸟一样飞向汉朝的宫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北归的景象和心情,展现了一种平和宁静的情调。首句“一水清波驶”,通过对流水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平稳、顺畅的氛围。“还将桧楫归”则表明诗人要驾起桨楫返回故乡,透露出归乡的心意。接下来的“缨緌成素滥,猿鹤恐长违”,其中“缨緌”指的是船上的绳索,“成素滥”形容水波轻微,而“猿鹤恐长违”则是比喻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深,担心久留不归。第三句“斗外城隅出,云端阙影微”,通过描写星辰(以斗宿为指)和城墙、云层及宫阙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离别故土时所见到的景致。这里,“斗外”指的是在城墙之外,天空中可见的星宿;“城隅出”则是指城角的轮廓线条;“云端阙影微”则形容宫阙在云层中的模糊影子。最后两句,“定知朝夕鸟,却望汉台飞”,诗人通过观察早晚时分的鸟儿,确信它们也知道时间的流逝。同时,诗人又望向汉水上的台楼,心中涌动着对家乡的无限留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归乡途中的平静与思念,以及对自然万象的观察和把握。
宋祁
1582首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猜您喜欢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续感秋(其三)
清·童凤诏
翛然门巷昼常关,抱影空庐独往还。鹤唳三秋声转警,豹藏七日色逾斑。江山平远尘氛外,云雨荒唐朝暮间。闻道微霜初度处,蓼花芦叶落溪湾。
和张二十五春日见寄五首(其四)
宋·范祖禹
白日春台上,欢娱莫诉杯。飞花留客醉,啼鸟近人来。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辽城望月
隋末唐初·李世民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长安早春
唐·孟浩然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