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水田园
读书
情感
友情
悠然自得
自然赞美

译文

我爱陶渊明,在东篱下采摘菊花。
悠闲的南山情意,内心愉悦只有自己知道。
从北窗刚刚睡醒,读书时忽然豁然开朗。
此时正好有一杯酒,我们日夕相欢,互相扶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高攀龙先生在幽居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四种乐趣,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我爱陶元亮,采菊东篱时。” 开篇即以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和敬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高攀龙在此处借用了这一意象,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相连结。“悠然南山意,怡悦心自知。”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喜悦,这种愉悦并非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满足。“北窗睡初起,读书忽解颐。” 描述的是诗人清晨醒来,坐在北窗之下,开始阅读书籍,心灵得到滋养,笑容不自觉地浮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也暗示了在静谧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真正的释放与成长。“正尔得尊酒,日夕欢相持。”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聚饮酒的情景,虽是日常之乐,却充满了深厚的人情味。在夕阳西下的时刻,与好友共享美酒,谈笑风生,这份欢聚之乐,正是生活中的小确幸,让人感到温暖与幸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知识、友情以及内心平静的追求与体验,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高攀龙

154首
又字云从,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宋·徐瑞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幽居遣怀三首(其三)
宋·陆游
习气深知要扫除,时时褊忿独何欤。呼童不应自生火,待饭未来还读书。世态讵堪闲处看,俗人自与我曹疏。作诗未必能传后,要是幽怀得小摅。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郑介道见访
宋·许棐
步头杨柳种多年,今日方维胜客船。扫石共看山色坐,枕书同听雨声眠。溪羹旋煮莼丝滑,野饭新炊芡玉圆。不管归心忙似箭,强留吟过菊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