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城市街景
秋意

译文

心神恍惚地出门想去哪里呢,傍晚时分新昌街两旁树影倾斜。
马蹄声似乎懂得我的心意,因为道路熟悉,不是走向杨家就是庾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由的出行情景,带着一些淡淡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兀兀出门何处去”表达了一种随心所欲,不为外界干扰的自在状态。这“兀兀”的声态,给人一种悠然的感觉,好像时间都为诗人所掌控。“新昌街晚树阴斜”,则是对环境的一种描写。新昌街在这里成为了诗人的一个背景,它的晚景与树木投下的斜阳共同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这不仅是视觉上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马蹄知意缘行熟”,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条路的熟悉程度。这里的“马蝅”即马蹄声,通过这一细节,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自如与对环境的深刻理解。这不仅是身体上的熟练,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默契。最后,“不向杨家即庾家”,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某些固定目的地的排斥。这里的“杨家”和“庾家”,可能代表了一些常规的社会活动或是情感的羁绊。而诗人选择避开这些熟悉的地方,显然是在追求一种超越日常、寻找自我心灵深处的声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和个性表达的一种向往。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听赵秀才弹琴
唐·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拟古何处难忘酒二首(其二)
明·郑岳
何处难忘酒,间关世路难。虚名惭海内,孤迹滞江干。燕避重帘远,花经宿雨残。此时无一盏,寂寞对谁看。
渔家傲(其二)
宋·吕渭老
昨夜山空流石乳。道人妙手亲拈取。未欲凌云归洞府。清风举。大千一叶同掀舞。笑把须弥挝破鼓。东山云作西山雨。我欲住庵无拄斧。君相许。三更明月湖心午。
古意
宋·林亦之
深夜步秋檐,明月照石阶。所忆不可见,乃爱徒兴怀。我欲挂天帆,长江风浪摧。我欲跨绿耳,苍林烟雨回。只有坐长想,佳人安在哉。何时觌来袂,双目囧囧开。
独夜偶成回文
宋·林希逸
身随影立孤灯暝,杖倚人行独月明。新得病形成瘦鹤,乱添愁思惹飞萤。
三山城外桥边候潮二首(其一)
明·卢龙云
懒向尘中屡折腰,登舟犹复待江潮。往来大陆长如水,亦自魂销似灞桥。
洛下夜会寄贾岛
唐·姚合
洛下攻诗客,相逢祗是吟。夜觞欢稍静,寒屋坐多深。乌府偶为吏,沧江长在心。忆君难就寝,烛灭复星沈。
木兰花慢(其二)题上饶郡圃翠微楼
宋·辛弃疾
旧时楼上客,爱把酒、向南山。笑白发如今,天教放浪,来往其间。登楼更谁念我,却回头、西北望层栏。云雨珠帘画栋,笙歌雾鬓云鬟。近来堪入画图看。父老愿公欢。甚拄笏悠然,朝来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