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乐
府
·
采
诗
官
·
监
前
王
乱
亡
之
由
也
采
诗
官
,
采
诗
听
歌
导
人
言
。
言
者
无
罪
闻
者
诫
,
下
流
上
通
上
下
泰
。
周
灭
秦
兴
至
隋
氏
,
十
代
采
诗
官
不
置
。
郊
庙
登
歌
赞
君
美
,
乐
府
艳
词
悦
君
意
。
若
求
兴
谕
规
刺
言
,
万
句
千
章
无
一
字
。
不
是
章
句
无
规
刺
,
渐
及
朝
廷
绝
讽
议
。
诤
臣
杜
口
为
冗
员
,
谏
鼓
高
悬
作
虚
器
。
一
人
负
扆
常
端
默
,
百
辟
入
门
两
自
媚
。
夕
郎
所
贺
皆
德
音
,
春
官
每
奏
唯
祥
瑞
。
君
之
堂
兮
千
里
远
,
君
之
门
兮
九
重
閟
。
君
耳
唯
闻
堂
上
言
,
君
眼
不
见
门
前
事
。
贪
吏
害
民
无
所
忌
,
奸
臣
蔽
君
无
所
畏
。
君
不
见
厉
王
胡
亥
之
末
年
,
群
臣
有
利
君
无
利
。
君
兮
君
兮
愿
听
此
,
欲
开
壅
蔽
达
人
情
。
先
向
歌
诗
求
讽
刺
。
讽喻
怀古
写时政
讽谏
劝诫
译文
采诗官收集民间歌谣听取百姓心声。
说话的人无罪,听者应引以为戒,上下沟通国家才能安宁。
从周朝到秦朝再到隋朝,十个朝代都没设立采诗官。
祭祀时的歌曲赞美君主,乐府中的艳词只为取悦君心。
如果寻求劝诫和批评的言辞,千篇万句也找不到一个字。
不是诗文没有规劝之意,渐渐地朝廷中少了直言进谏。
直言的大臣闭口成为闲散人员,谏鼓高挂成了空摆设。
皇帝独自静默,大臣们进门彼此阿谀奉承。
尚书们所贺都是德政之音,礼部奏报的只有吉祥之事。
君主的殿堂千里遥远,君主的门庭重重封闭。
君主只听见殿堂上的言论,看不见门前发生的事情。
贪婪的官员侵害百姓无所顾忌,奸臣蒙蔽君主无所畏惧。
你看那周厉王、秦二世的晚年,群臣谋私而君主受损。
啊,君主啊,希望你能听到这些,打开堵塞,了解民众之情。
先从诗歌中寻求批评与讽刺,以达开明政治。
赏析
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古代统治阶级中存在的问题。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指出了采诗官的设置本意在于收集民间声音,以达到上下通泰的效果,但实际上却成了君主歌颂赞美的工具,而非真正的民意传达者。诗中的“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表明了这一制度自古以来就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则反映出采诗官更多地服务于权力中心,而非民间。“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和“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绝讽议”两句强调了这种制度下,真正的批评与建议难以出现,更不用说影响君主决策。诗人通过“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一句,表达了对忠诚直言者被压制的无奈。在后续部分,“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两自媚”则形象地描绘出统治集团内部的阿谀奉承现状。而“夕郎所贺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则进一步指出了这种只关注吉庆之词,而忽略了民间疾苦的声音。诗中的高潮部分,“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揭示了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隔阂,以及由此产生的官员腐败、欺君罔上等问题。最后,“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期望,即希望统治者能够倾听民间的声音,以此作为改善政治的契机。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是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一种向往和呼吁。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折杨柳行
汉·两汉乐府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
李嵩四迷图
明·袁华
四迷粉图谁手写,乃是钱唐之李嵩。嵩当三朝应奉日,点染人物犹精工。建炎己后和议定,岁聘杂沓金源东。自兹民不识戈甲,江南花柳春融融。宽衫大帽脩眉翁,低头高揖身鞠躬。柳娘缓带竟.....
燕京绝句(其六)
元末明初·梵琦
小人藜苋便充肠,丞相何须一万羊。宾客馀餐到僮仆,不知金紫是愁囊。
拟古(其十)
宋·田锡
直言如霜刃,卒发伤人意。痛贯丹诚中,无与金疮理。缄恨若瘢痕,终身难弃置。伺隙果报时,遂陷无情地。虽悔安可追,弗反同奔驷。君子慎枢机,言之岂容易。
生晨自述
明·符锡
初冬竟何晨,候雁鸣远天。星光犹在户,厨突巳生烟。弱文依榻下,六男绕床前。饰容长可观,学语幼堪怜。笑问我初度,云何此晏眠。宁知阿父心,方剧膏火煎。人生无百龄,七十古稀焉。而.....
过茶坞子舍新茔
宋·卫宗武
自阅管郭书,风水好成癖。维舟走霅峤,川谷几遍历。晚年乃得此,于焉拟藏骨。身谋适不偶,命子为冢宅。痴儿好侈大,治庵如考室。豁然天地宽,有若混沌辟。层峦犹连城,一一互拱揖。案.....
题鉴古堂
清·爱新觉罗·弘历
檐楣标鉴古,鉴古意聊论。讵玩豹奴帖,非珍虢叔尊。缥缃足神往,劝诫在思存。义府真堪乐,休言众妙门。
代魏徵田舍翁词
元末明初·张宪
臣本山东农,臣诚田舍翁。臣以隋末乱,出仕蒲山公。蒲山愎谏自用,故臣言不用,臣计不从。百万粮,一日尽,百万众,一夕空,力屈事去归山东。臣义不忍弃故土,事仇充,相随西来朝真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