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亭
卯
饮
卯
时
偶
饮
斋
时
卧
,
林
下
高
桥
桥
上
亭
。
松
影
过
窗
眠
始
觉
,
竹
风
吹
面
醉
初
醒
。
就
荷
叶
上
包
鱼
鲊
,
当
石
渠
中
浸
酒
瓶
。
生
计
悠
悠
身
兀
兀
,
甘
从
妻
唤
作
刘
伶
。
写景抒情
写水
四季-夏季
生活方式
古词意象
译文
偶尔在清晨时分在斋房小酌,静卧在林下的高桥和桥上的亭子之间。
松树的影子掠过窗户我才醒来,竹叶的风拂过面庞我方才从醉态中清醒。
就在荷叶上包裹着鱼肉做成了鱼鲊,把酒瓶放在石渠中浸泡冷却。
生活的营生漫长而无定,我心甘情愿被妻子唤作像刘伶那样的酒徒。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偶尔饮酒,午后便在林间高桥上的亭中小憩的场景。通过“松影过窗眠始觉”一句,可感受到诗人在自然之中的宁静与和谐。紧接着,“竹风吹面醉初醒”则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虽然酒意未褪,但已被清新的竹风唤醒。“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享受田园生活的情景。荷叶包裹的鱼菜与石头旁缓缓流淌的清泉中浸泡着的酒,都是乡间简单而纯净的享受。最后,“生计悠悠身兀兀,甘从妻唤作刘伶。”诗人表达了对现世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向往。这里提到的“刘伶”是古代的隐士,以其高洁脱俗而著称。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希望摆脱世俗羁绊,与自然为伴的心愿。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徐光岳至(其二)
明·庄昶
江门千古地,来往有南川。夫我何为者,相过亦此贤。水花无别趣,庭草有真传。活水亭前月,能留共老年。
石菖蒲
宋·许棐
一碧生涯水石滨,缕风丝雨瘦精神。前身恐是巢由辈,怕著人间半点尘。
题林君惟华秋江独钓图和李君唐英韵
明·黄仲昭
托迹沧浪识者稀,海鸥汀鹭日相依。投竿一笑寒云暝,世事无心任落晖。
游山阳十首(其七)
宋·陈造
会看亭下水涵空,菡萏香中理钓筒。北道主人吾有托,不应独飨北窗风。
郭南湖见访却适有出一绝为谢
宋·许棐
一篷风雨偶归迟,见说君来扣我扉。童子困眠梅树下,不曾放得鹤双飞。
渔家傲(其二)
宋·吕渭老
昨夜山空流石乳。道人妙手亲拈取。未欲凌云归洞府。清风举。大千一叶同掀舞。笑把须弥挝破鼓。东山云作西山雨。我欲住庵无拄斧。君相许。三更明月湖心午。
次马执之韵
明·王越
藜羹黍酒腹便便,老向丘园过几年。莫笑买牛新学稼,也曾骑马旧巡边。一湾流水门前绕,两度閒云树底眠。更有晚来堪画处,白鸥飞上钓鱼船。
舟中积雨
清·李九鹏
凄凄怅暝日,郁郁对茂林。泊舟兀无侣,朱夏竟连阴。榜人重解缆,旬日滞烟浔。密雨歇复作,随风暗相侵。不见鱼儿出,遥听哀猿吟。沄沄千叠浪,缘愁若个深。天末时吊影,浪迹难为心。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