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梦
得
夏
至
忆
苏
州
呈
卢
宾
客
忆
在
苏
州
日
,
常
谙
夏
至
筵
。
粽
香
筒
竹
嫩
,
炙
脆
子
鹅
鲜
。
水
国
多
台
榭
,
吴
风
尚
管
弦
。
每
家
皆
有
酒
,
无
处
不
过
船
。
交
印
君
相
次
,
褰
帷
我
在
前
。
此
乡
俱
老
矣
,
东
望
共
依
然
。
洛
下
麦
秋
月
,
江
南
梅
雨
天
。
齐
云
楼
上
事
,
已
上
十
三
年
。
怀旧抒情
写景
地点
节气的
译文
回忆起在苏州的日子,常常参与夏至的宴席。
粽子清香,竹筒嫩绿,烤鹅鲜美无比。
水乡到处是亭台楼阁,吴地风俗喜好音乐舞蹈。
家家户户都有美酒,处处可看见船只穿梭。
交还官印你我相继,我走在前面撩起帷帘。
这里的人们都已老去,向东望去,景象依旧。
洛阳初夏的月色,江南梅雨的季节。
齐云楼上的往事,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苏州夏日生活的美好回忆。开篇便提到“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表达了诗人对那段时光的怀念,而“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则是对当地节令食品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美食的欣赏。“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一句,通过对苏州水乡特色的描绘和对音乐的提及,传达出诗人对苏州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接下来的“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则是对当地居民节日饮宴习俗的一种生动展示,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水乡生活方式的喜爱。“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这两句,是诗人与友人的交流互动,以及自己置身于这些情境之中的亲身体验。随后的“我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则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和不舍,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最后两句“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与“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分别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中的“十三年”表明了这段记忆已经相当久远,但在诗人心中依然清晰且难以忘怀。整首诗通过对苏州夏至时节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艺术功力,是一篇生动传神的怀旧之作。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