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使
悼亡
咏史
山水

译文

译文:在虞帝南巡之后,殷朝的君主在暗中沉思。
译文:最初离开铸鼎的地方,现在已经关闭了望向仙宫的门户。
译文:晨曦初露时,月光洒在陵墓上;秋风起时,旗帜在风中飘扬。
译文:前方的星辰承接了帝王的宝座,不会让北极星的位置空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古代帝王南巡及对天体运行的崇拜之作,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皇权神话紧密相连,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君主无上的尊崇。"虞帝南巡后,殷宗谅闇中。初辞铸鼎地,已闭望仙宫。"这里诗人提及远古的虞帝(即舜帝)进行南巡,同时指出殷商王朝的人们对此事抱有敬畏之心。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崇高而神秘的场景,其中“铸鼎”可能暗示着古代祭祀天地、炼制仙丹的神器,而“望仙宫”则表达了人们对于超脱凡尘、追求不朽之境界的向往。"晓落当陵月,秋生满旆风。"接下来的两句则描写了自然景象中的奇观,“晓落当陵月”可能是指某种罕见的天文现象,或许是一种神秘的光芒照耀着皇帝巡游之地;“秋生满旆风”则是对秋日里飘扬的旗帜(旆)所引起的风景进行描绘,这些旗帜或许是用来庆祝或护送皇帝南巡。"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最后两句则直接将皇权与天文现象相联系,“前星”指的是某颗特定的星宿,可能暗示着某种吉兆;“承帝座”意味着这颗星是为帝王所坐之处而存在的;“不使北辰空”则是说这种神圣的安排不会让北方的明亮之星(北辰,即北极星)显得孤单或无用,因为皇帝的威严与天体运行同在,构成了一种宇宙秩序。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帝王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君主权力的崇拜,以及对于天地万物之间联系的神圣观念。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巡边宿岩昌驿
明·王云凤
病馀强起一巡边,古驿无人但野烟。药裹自煎红榾柮,茶铛还汲碧潺湲。波涛声送床边雨,星斗光悬屋里天。欲吊忠魂何处冢,空留名姓自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