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行
林
下
披
衣
未
冠
栉
,
晨
起
入
前
林
。
宿
露
残
花
气
,
朝
光
新
叶
阴
。
傍
松
人
迹
少
,
隔
竹
鸟
声
深
。
闲
倚
小
桥
立
,
倾
头
时
一
吟
。
写景
抒情
田园
时间
早上
季节
春夏
活动
早起
赏析
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早晨林间的静谧画面。"披衣未冠栉,晨起入前林",表现了诗人一大早就起来穿上外衣走进了树木繁茂的森林之中,这种急切的心情似乎有着某种期待或是探索的渴望。接着,“宿露残花气,朝光新叶阴”细腻地描绘了晨曦中露水未干、花瓣尚存以及新叶带来的清凉阴影。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视觉感受,也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傍松人迹少,隔竹鸟声深"则更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孤寂的氛围。诗人在树旁行走,发现这里的人迹稀少,而隔着竹林传来的鸟鸣声显得格外地清晰和遥远。最后,“闲倚小桥立,倾头时一吟”展现了诗人的一个悠然自得的瞬间。在一座小桥上,他懒散地倚坐着,偶尔抬头轻轻吟唱。这里不仅是对景色的描写,更是在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早晨林下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感受,传递出一份悠闲自在的人生态度。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力穑吟
宋·邵雍
春时耕种,夏时耘耨。秋时收治,冬时用受。雨露不愆,既苗既秀。水旱为灾,尚罹其咎。
感旧(其一)
清·冯班
素质先春迥出群,相思何处梦纷纭。莫言荡妇楼中粉,只是仙人岭上云。半树临风惊晓色,一枝如雪立斜曛。偏怜最有池中水,才得冰开已照君。
山居(其二)
元·祖钦
夹岸桃花红欲然,洞中流水自㳙㳙。山家不会论春夏,石烂松枯又一年。
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其七)
明·朱浙
冷烟恰受生柴叶,馋口偏堪宿草荄。晓露褴■衣袂湿,分明不为踏青来。
彭蠡湖中望庐山
唐·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
牧溪
宋·释妙伦
百草头边意已赊,鞭绳放下卧平沙。觉来古岸东风急,横笛一声山日斜。
北红门外即景(其三)
清·爱新觉罗·弘历
夜闻风盛愁无寐,晓见雪消喜动容。岂是喜愁太无定,都来念里为三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