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便
写景
怀旧
离别
抒情
季节性
自然景观
人生态度

译文

“桐墨题欢,蒲帆卷恨,匆匆催上吴舲。”可以翻译为:“用桐墨书写欢乐,蒲帆卷起离别的愁思,匆匆忙忙地催我登上吴地的船只。”
“何处停桡,前头有座旗亭。”意为:“船该在哪里停泊呢?前方有一座标有旗帜的亭子。”
“绿濛濛地人家柳,忆当初、此地移筝。”译为:“翠绿葱茏的柳树环绕着人家,回想起当初,我就是在这里弹奏古筝。”
“到如今、纸阁芦帘,记不分明。”意为:“如今纸糊的楼阁和芦苇做的窗帘,都让我记不太清楚了。”
“人生但似江潮水,便两三枝桨,打也难分。”可以解释为:“人生就像江上的潮水一样,即使有三四只船桨划动,也难以分开。”
“已是离筵,休教酒又愁醒。”意为:“已经是离别的宴席了,不要让酒再让我在醒来时感到忧愁。”
“湖天如梦低归雁,怕芦花、不算飘零。”译为:“湖上的天空像梦一样低垂,大雁归来,我害怕芦花不算作飘零。”
“一程程、风起潮声,雨做秋声。”意为:“一程又一程的路途中,风声和潮声交织在一起,秋雨声中充满了秋天的气息。”

赏析

这首《高阳台·题双溪蚱蜢载愁图》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营造出一种哀婉而深沉的艺术氛围。“桐墨题欢,蒲帆卷恨”,开篇即以对比手法,将欢愉与愁恨并置,预示着接下来将是一段情感的跌宕起伏。桐木上的题字记录了欢聚的瞬间,而蒲帆卷起的愁云则预示着离别的即将到来。“何处停桡,前头有座旗亭”,旗亭是古代供行人休息的地方,此处暗示主人公即将到达一个暂时的停留点,然而这不过是离别前的短暂喘息。旗亭的存在,更添了几分离愁。“绿濛濛地人家柳,忆当初、此地移筝”,柳树依依,绿意盎然,勾起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移筝的动作,既是对过往欢乐的怀念,也是对即将失去这一切的不舍。“到如今、纸阁芦帘,记不分明”,纸阁和芦帘象征着简陋的居所,主人公在离别之际,只能依稀记得过去的场景,情感的模糊与记忆的碎片化,增加了离愁的深度。“人生但似江潮水,便两三枝桨,打也难分”,将人生比作江潮,比喻人生的起伏不定,即使只有两三枝桨,也无法轻易分开。这里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离别难以抗拒的无奈。“已是离筵,休教酒又愁醒”,离别宴席上,酒本应助兴,却反而让人愁上心头。酒醒之后,离愁更甚,体现了情感的复杂与深刻。“湖天如梦低归雁,怕芦花、不算飘零”,湖面上的归雁,仿佛是主人公内心的写照,它们在天空中划过,如同梦境一般。芦花的飘零,象征着主人公的孤独与漂泊,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一程程、风起潮声,雨做秋声”,每前行一步,都伴随着风起潮涌、秋雨绵绵的声音,这些自然界的声响,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也寓意着主人公内心的波澜。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世界,展现了词人对人生离合的独特感悟。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两同心(其二)
宋·柳永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