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
作
次
药
名
十
首
(
其
八
)
休
把
天
仙
同
鼠
妇
,
可
怜
地
锦
杂
蛇
衔
。
山
头
黄
檗
心
知
苦
,
井
底
青
盐
味
更
咸
。
写景
山水
动物
蛇
季节
冬
情感
怜悯
韵味
咸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以“天仙”与“鼠妇”、“地锦”与“蛇衔”、“黄檗”与“青盐”进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世间事物的不同看法和感受。首句“休把天仙同鼠妇”,将天仙与鼠妇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天仙高洁、脱俗形象的赞美,同时也暗含对鼠妇卑微、低贱形象的贬抑。这里“天仙”象征着高尚、纯洁的美好形象,“鼠妇”则代表了低俗、卑微的形象,通过对比,突出了“天仙”的高贵。次句“可怜地锦杂蛇衔”,将地锦与蛇衔并置,形成鲜明的反差。地锦通常被视为美丽的植物,而蛇衔则是毒蛇的食物,这里通过“可怜”一词,表达了对地锦被蛇衔所玷污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美好与丑恶并存的现实。后两句“山头黄檗心知苦,井底青盐味更咸”,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黄檗生长在山头,其果实虽苦,却能入药治病,象征着虽然经历艰难困苦,但内心依然坚韧不屈;青盐藏于井底,其味道虽咸,却为生活调味,寓意着即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物象,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无论环境如何艰苦,内心保持坚韧和乐观,就能发现生活的美好。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与苦难、高洁与低俗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猜您喜欢
题二树山人画双角石
清·王衍梅
横峰侧岭巧相兼,唤取鸦叉展画帘。南渡关山惭一角,北台风雪看双尖。梁家婢可明珠换,讲舍儿须锦髻添。诗老凋零余墨在,梅花僧印尚红钤。
渔洋探梅归自东西横塘作
明末清初·屈大均
山寒寻未得,一树忽临溪。光透松间雪,香生石上泥。莺声留客久,鹭影逐人低。随意穿桥去,横塘东复西。
池上居(其三)
清·爱新觉罗·弘历
轩楹俯碧流,槛影座中浮。堪纳水云意,底论大小舟。风前饶乳燕,雨后尚鸣鸠。暇日无馀事,新题每见投。
北风行
明·朱应登
昨日南风扬,今朝北风急。南风吹山山不移,北风吹海海欲立。嗟哉!南风不与北风竞,物理自尔非相袭。轩辕台前烛龙晦,纥干山头冷雀泣。黄鹄摩空不得下,苍鹰愁枯湿。行人戢足不敢行,.....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白鹭亭和人韵
宋·马之纯
一见斯亭喜可知,风来拂拂更清微。青山坐处天开画,白鹭飞时雪满矶。何必搜奇效康乐,正应得句似玄晖。最怜别浦潮生后,须有征帆万点归。
雷
明·吕㦂
仲冬尚御裌,园野报花开。终朝虹且见,南山殷其雷。江城地固暖,时序讵宜哉。真宰意难料,故老多惊猜。我生头已白,更事聊亦该。末路惭龃龉,众哂同樗材。如何九折坂,我马方虺隤。三.....
二十四日南雄早行
明·黄公辅
披衣向晓行,鞭急马蹄轻。击毂长亭去,照鞍旭日升。遍皆霜草色,独有岸松青。蹑迹英雄队,快瞻主圣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