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兴
四
首
(
其
四
)
地
僻
幽
栖
处
,
有
时
闻
马
嘶
。
每
劳
京
国
使
,
常
过
杜
陵
溪
。
径
转
苍
苔
滑
,
门
临
绿
树
齐
。
相
看
忘
野
逸
,
旋
复
惜
分
携
。
写景
地点
情感
离别
山水
春景
田园
友情
地方山水
相看惜别
译文
翻译:我住在一个偏僻幽静的地方,偶尔能听到马嘶的声音。
翻译:每当有京城来的使者来的时候,都会经常经过杜陵溪这个地方。
翻译:小路转弯,地上覆盖着苍苔,行走起来很滑。我的家门与高高的绿树相齐。
翻译:见面的喜悦让人忘却了山野的简陋和飘逸之感,但是也因短暂相聚之后即将分离而感到惋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偏远宁静之地的生活日常与情感体验。首句“地僻幽栖处”点明了隐居者的居住环境,远离尘嚣,隐匿于自然之中,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着,“有时闻马嘶”一句,看似不经意的描述,却巧妙地勾勒出外界与隐居生活的微妙联系,既暗示了外界的偶尔打扰,也映射出隐士对过往世界的怀念。“每劳京国使,常过杜陵溪。”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隐居生活中的社会交往,虽然身处偏僻之地,但仍有来自京城的使者来访,以及对杜陵溪的频繁探访,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体现了隐士与外界的某种联系和情感纽带。“径转苍苔滑,门临绿树齐。”这两句则转向对隐居环境的细致描绘,通过“苍苔滑”和“绿树齐”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平和。最后,“相看忘野逸,旋复惜分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访客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在相聚与离别之间的情感波动。在共同欣赏自然美景的过程中,两人忘记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然而,相聚总是短暂的,离别的时刻来临,两人都不禁感到惋惜与不舍。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世事无常、人生聚散的感慨。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春暮过荥泽山下
清·陈以豫
夹路阴垂柳线长,流莺送客出山庄。惜无好梦留春住,愧有閒云笑我忙。斜日渐描人影瘦,落花轻衬马蹄香。回头欲认停车处,谷口烟横暮色苍。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寄钱允吉
元末明初·蓝智
故人七月海南来,言向蓟州省亲去。故垒荒台秋正深,断雁残鸦日云暮。吴中风味誇莼鲈,舟过钱塘酒屡酤。钱王铁箭江上有,子胥怒涛天下无。王事有程须早发,别家又是中秋节。平生意气薄.....
花朝过刘金吾斋阁小饮即席赋
明·胡应麟
暖日暄风半画堂,金吾西第暮传觞。图书粲烂偏盈架,绿竹参差尽绕梁。赋就桃花潜弄色,吟馀梅萼乱飞香。接䍦颠倒休辞醉,能忆通家旧雁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