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耀
?
?
?
?
?
?
鹿
?
?
?
广
怀古
山水
赞美
抒情
历史
传说

译文

有一块石头像鼓的形状,质地坚硬且坚贞不屈。
它最初蕴含着柔软的玉石,实质上是圆润灵活的陨星。
玉人进行雕刻加工,削去棱角,使其符合规范。
历经千年而不灭,似乎有神物在守护它。
周朝的道德开始逐渐衰微,但中兴盛兴,奋发有为。
天子挥动战戈,向南征讨和向北征伐。
徐方安定地接受教化,猃狁被摧毁。
方召英勇威武,辅佐仲山补救过失。
他的文治武功,流传于世,被人们咏唱。
他的功绩辉煌灿烂,昭示着永远不会被磨灭。
他在法宫中端坐,四海诸侯都来朝拜。
选择徒众进行狩猎,吉日进行车战。
岐山巍峨苍翠,众多旗帜飘扬中央,战马健壮,弓箭已经张满。
士兵们纷纷迅速行动,箭矢如流星般射出。士兵们团团围住猎物,君子们纷纷前来参与。
水势浩大,鱼儿在深渊中游动。鱼鳖被捕获后被送到厨房,新鲜干净。
母鹿和野鸡、兔子等动物纷纷逃窜,或左或右地看顾着。
君子们快乐自在,景象繁盛兴旺。事业已定而安宁平和,天子永享安宁。
驾着车前往申地,说要回到镐京去。
左右侍卫随从环绕着行进,红色的衣襟飘扬着光彩陆离。
臣子们拜了又拜,表达诚挚的情感与心意。
灿烂的星辰错落有致,与银河相互辉映回旋。
珊瑚鲜艳地闪耀着光彩,玉树春意盎然。
环佩发出悦耳的声音,鸾凤飞舞;鼎鼐色彩斑斓,蟠蛟螭缠绕其中。
记录功绩刻在石头上,这功绩亘古不变。
年深日久后经历的时间已经久远,石上文字半被青苔斑点覆盖、藓类侵蚀了痕迹。
石头上苍烟缭绕荆棘生长,经过雨淋日晒的侵蚀。
野火烧了一年又一年,也让人感到悲伤的是那些被毁损的文字与画图。
它不再完整了就被废弃损坏;又以某种方式幸运地流传下来。
令人感叹的是它的形状被用来服役于世;幸好它幸存下来保持了天然的完整。
这石在璧雍气势巍巍矗立着;鼓钟乐音磬芮调和协调地奏鸣着。
它庇护着广大的房屋深广覆盖;只有太阳能窥见其中圣人的容颜。
心甘情愿地从事清扫工作;弘扬文化使得它无穷无尽地流传下去。

赏析

这首诗《访石鼓》由明代诗人胡俨所作,通过对石鼓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质地、形状以及历史的深远意义。诗中不仅赞美了石鼓的自然美和工艺价值,更将其与历史事件、政治活动相联系,赋予了石鼓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开篇“有石兮鼓形”,点明主题,石鼓以其独特的形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接下来,“质礧礧兮坚贞”赞扬了石鼓材质的坚硬与品质的高洁。随后,诗人通过“始柔祇兮孕璞,实圆灵兮陨星”描绘了石鼓从孕育到诞生的过程,赋予其神秘而神圣的气息。“玉人兮追琢,刓方兮就规”则表达了对石鼓制作工艺的赞美,将石鼓比作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接着,“越千祀兮不泯,羌神物兮司之”强调了石鼓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角色,历经千年而不衰,守护着历史的记忆。诗中还穿插了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如“天戈兮四挥,肆南征兮北伐”、“徐方兮载安,猃狁兮摧残”等,展现了石鼓与国家兴衰、战争胜负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诗人也借石鼓赞颂了先贤的功绩,如“方召兮桓桓,暨补衮兮仲山”。最后,“诞纪功兮刻石,亘终古兮无极”表达了对石鼓上记载的历史功绩的敬仰,以及对这些功绩永垂不朽的期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石鼓作为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其价值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的记忆。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