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络
纬
白
露
下
银
床
,
梧
桐
一
叶
黄
。
月
华
冷
于
水
,
枕
簟
净
凝
霜
。
西
家
篱
上
丝
瓜
密
,
夜
深
络
纬
声
声
急
。
今
年
多
雨
蚕
薄
收
,
窗
下
寒
机
不
成
织
。
写景
秋天
动物
络纬
抒情
怀古
蚕事
写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夜晚的宁静与凉意,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首句“白露下银床,梧桐一叶黄”以白露降地、梧桐叶变黄的景象,点明了秋天的来临,银床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庭院中的石桌或凉床,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月华冷于水,枕簟净凝霜”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清凉,月光如水般洒落,使得枕席和竹席上都凝结了霜,增加了诗的意境美,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寒冷。“西家篱上丝瓜密,夜深络纬声声急”描绘了一幅乡村夜晚的画面,西邻的篱笆上丝瓜茂盛,络纬(即纺织娘)在深夜里发出急促的叫声,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也暗示了农事的繁忙。最后,“今年多雨蚕薄收,窗下寒机不成织”则反映了这一年雨水过多导致蚕茧产量减少,织布机因此无法正常工作的情景,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哀愁。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深刻体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猜您喜欢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与诗友会宿
宋·寇准
此夕南轩宿,论诗万虑忘。苦吟秋信近,寂坐漏声长。室静灯光暗,桐疏露气凉。幽怀聊自遣,山色渐苍苍。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