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华
山
我
家
远
在
南
海
头
,
朝
夕
相
见
惟
罗
浮
。
等
闲
采
药
逢
云
母
,
几
度
寻
真
到
石
楼
。
客
路
俄
经
华
阴
县
,
太
华
三
峰
望
中
现
。
不
见
花
开
玉
井
莲
,
空
看
泉
泻
冰
崖
练
。
闻
道
希
夷
睡
正
酣
,
满
山
松
桂
锁
云
岚
。
欲
访
神
仙
问
丹
诀
,
云
深
无
处
觅
鸾
骖
。
写景
地点
写山
情感
思乡
赞美
名胜
山水
秋节
节气
译文
我的家远远地位于南海头,只有朝夕时分能看到那雄伟的罗浮山。
闲暇时采药碰巧遇到云母,多次寻找到达那神秘的石楼。
我在旅途中偶然经过华阴县,那里壮观的太华三峰就在眼前展现。
看不到玉井中盛开的莲花,只能看到泉水从冰崖上倾泻而下的壮丽景象。
听闻隐士在山里沉睡,周围是满山的松树和桂花,云雾缭绕。
想要向神仙询问炼丹的诀窍,却因为云深雾重,无法找到他的坐骑鸾或马车。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陈玄的《过华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经华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仙道生活的向往。首句“我家远在南海头,朝夕相见惟罗浮”,诗人以自己远离家乡,只能在梦中与南海的罗浮山相会,来衬托出华山之行的特殊意义。罗浮山作为诗人日常思念的对象,与华山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华山之旅的不平凡。接着,“等闲采药逢云母,几度寻真到石楼”两句,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华山间,偶遇珍贵药材云母,以及多次探访神秘的石楼的情景。这里的“采药”和“寻真”不仅指实际的行动,也暗喻着诗人对知识、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客路俄经华阴县,太华三峰望中现”两句,描述了诗人途经华阴县,终于在远方望见了华山的三座高峰。这不仅是地理上的发现,也是心灵上的觉醒,象征着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不见花开玉井莲,空看泉泻冰崖练”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华山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玉井莲未见,而泉水却从冰崖上倾泻而下,形成一道道白练,这种景象既美丽又令人感到一丝遗憾,同时也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最后,“闻道希夷睡正酣,满山松桂锁云岚。欲访神仙问丹诀,云深无处觅鸾骖”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华山深处隐居的神仙生活的向往。希夷,即老子,这里借指隐居的高人;松桂,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云岚,营造出一种缥缈的仙境氛围。诗人渴望探寻仙道,但又感叹于云深之处,难以找到指引的鸾骖(传说中的仙鸟),流露出一种追寻与失落交织的情绪。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在探索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喜悦与困惑,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