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城市
家庭生活
案头书册
古篆
咏物
抒情
怀古
情感
亲情
读书

译文

第一句“城中破屋妻儿住,自向招提借小房。”说的是在城中的破旧房屋里,住着一家妻儿。他们自己到招提寺去借了一个小房间来居住。
第二句“壁上碑文皆古篆,案头书册半仙方。”描述的是房间内壁上有一些古老的碑文,字体为古篆书。而书桌上的书籍中,有一半是仙方之类的书籍。
第三句“月嫌碎竹遮窗暗,风款飞花入座香。”描绘的是月光因为竹子的遮挡而显得窗户昏暗,而风却带来了飞花,让座位上弥漫着花香。
第四句“点检未如僧相处,只多髭鬓几茎霜。”表达的是虽然这里的生活环境与僧人相似,但与僧人相比,自己只是多了几根白头发而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张声父的僧人简朴而充满禅意的生活场景。首联“城中破屋妻儿住,自向招提借小房”以对比手法开篇,将世俗生活的困顿与僧人借居寺庙的清静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颔联“壁上碑文皆古篆,案头书册半仙方”进一步展现了僧人生活环境的文化氛围,古篆碑文与道家典籍并置,既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暗含着对修仙悟道的追求。颈联“月嫌碎竹遮窗暗,风款飞花入座香”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月和风以情感,月因竹影遮挡而显得不满,风则轻柔地携带着花瓣飘入室内,带来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诗意的氛围。尾联“点检未如僧相处,只多髭鬓几茎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完全融入僧侣生活状态的感慨,通过“髭鬓几茎霜”的形象比喻,既指出了岁月的流逝,也暗示了对自身未能彻底摆脱尘世束缚的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声父僧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以及诗人对其生活方式的向往与反思。

许棐

209首
一字枕父。海盐人(今属浙江)。生卒年均,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买砚碑(其一)
宋·赵孟坚
凤城凉雨新秋后,几处朱楼试管弦。有客贳金收古歙,短檠竟夕自摩研。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