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
冬天
写雪
抒情
梅花赞颂

译文

元宵节刚过,很少有吹弹乐器的声音。楼角上的彩灯已经残破不全。
踏着雪闲逛到深院之中,携带着酒壶寻找清幽的欢乐。
麻姑短暂地与我交谈,卓文君还没有入眠,五老和双鸾(这里可能是指两个神话中的神兽或仙人)相伴。
想要与梅花一同迎接清晨的曙光,因为薄罗(一种轻薄的丝绸)无法承受春寒的冷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元宵节(中国的传统元宵节,即春节十五)过后的宁静夜晚景象。开篇“元宵初过少吹弹”透露出节日之后的平淡,似乎人们对于节日的热闹庆祝已经有所减退,只余些许音乐声响。而“楼角彩灯残”则是对这一时期装饰性元素的一种描写,彩灯在夜色中显得尤为突出,但也带有一丝寂寞感。继而,“踏雪闲寻深院”、“携壶试觅幽欢”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地中漫步,寻找一处隐秘之所,带着酒壶享受那份宁静与孤独。这是一种逃离喧嚣、追求内心安宁的行为。“麻姑暂语,文君未寝”是对古代仙女麻姑和才女文君的一种吟咏,他们在诗中象征着智慧与美丽。而“五老双鸾”则是对道教神话中的五位老人及其乘坐的瑞兽——双鸾的一种描绘,寓意祥瑞。最后,“要共梅花同晓,薄罗不耐春寒”表现了诗人想要与梅花共同迎接清晨,并且因为春天的冷气,轻薄的罗衣已经难以抵御这份寒意。这里的梅花象征着坚韧和纯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节日余韵的描绘、个人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自然景物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厚情感。

朱敦儒

264首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