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江
仙
(
其
六
)
纱
帽
篮
舆
青
织
盖
,
儿
孙
从
我
嬉
游
。
绿
池
红
径
雨
初
收
。
秾
桃
偏
会
笑
,
细
柳
几
曾
愁
。
随
分
盘
筵
供
笑
语
,
花
间
社
酒
新
篘
。
踏
歌
起
舞
醉
方
休
。
陶
潜
能
啸
傲
,
贺
老
最
风
流
。
写景
抒情
赞美
花间社酒的场景
季节
夏季
儿孙嬉游的场面
情感
欢乐
桃花
译文
我乘坐着青布篷的轿子,头戴纱帽,儿孙们跟在我身后嬉戏游玩。
雨后的绿池和红色小径显得格外清新。盛开的桃花仿佛在笑着,而细柳却从未有过忧愁。
随意地摆设筵席,供人们欢声笑语。在花丛中,新酿的美酒已经准备好供人们享用。
人们踏歌起舞,醉意方休。陶潜(陶渊明)能逍遥自在,贺老(贺知章)更是风流倜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家庭生活图景,充满了温馨与喜悦之情。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观察着周围的世界,用鲜活的笔触勾勒出一副春日游乐的画面。“纱帽篆舆青织盖”一句,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描绘了家中老小嬉戏的情景。这里的“纱帽”、“篆舆”都是古代妇女的头饰和乘坐的小车,透露出诗人对家庭生活细节的关注。“儿孙从我嬉游”则直接表达了诗人与子孙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看重的家族和谐。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上,诗人写道:“绿池红径雨初收。”这里的“绿池”、“红径”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雨初收”则表现出春末夏初时节变化的细微之处,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接着,“秾桃偏会笑,细柳几曾愁。”诗人通过对花果和树木的观察,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在自然物象上。这里的“秾桃”与“细柳”都成了诗人喜悦心境的写照。“随分盘筵供笑语,花间社酒新篘。”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场户外宴饮的情景,诗人的生活似乎是那么悠闲自得,每一次的聚会都是在大自然中与亲朋好友共同享受欢乐时光。“踏歌起舞醉方休”一句,以动作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里的“踏歌起舞”都是一种放松自我的方式,而“醉方休”则显示了诗人对快乐生活的无限向往。最后,“陶潜能啸傲,贺老最风流。”这两句是对历史上的文学巨匠——陶渊明和贺知章的赞美。陶渊明以其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而著称,而贺知章则以其才华横溢、诗风清新而闻名。这两位诗人的形象在这里被用来强化诗人自己的生活理念和艺术追求。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所向往的田园生活的一种美好描绘,通过生动的细节和自然景物的联结,展现了诗人对家庭、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朱敦儒
264首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猜您喜欢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答报资旷老人见寄来韵(其三)
明·成鹫
境静人閒性所宜,住来遑问此何时。江山烟雨归名邈,今古晴阴互转移。兔径拓开迟客至,象王行处少人知。无情也解通消息,荔子先红向北枝。
艳歌行
南北朝·张正见
城隅上朝日,斜晖照杏梁。并卷茱萸帐,争移翡翠床。萦环聊向牖,拂镜且调妆。裁金作小靥,散麝起微黄。二八秦楼妇,三十侍中郎。执戟超丹地,丰貂入建章。未安文史阁,独结少年场。弯.....
题二树山人画双角石
清·王衍梅
横峰侧岭巧相兼,唤取鸦叉展画帘。南渡关山惭一角,北台风雪看双尖。梁家婢可明珠换,讲舍儿须锦髻添。诗老凋零余墨在,梅花僧印尚红钤。
渔家傲(其二)游仙咏
宋·贺铸
啸度万松千步岭。钱湖门外非尘境。见底碧漪如眼净。岚光映。镜屏百曲新磨莹。好月为人重破瞑。云头艳艳开金饼。传语桂娥应耐静。堪乘兴。尊前听我游仙咏。
陈公哲梅花百咏(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雪后西湖空碧波,酒徒消散也无多。白头醒眼春风里,奈此梅花百咏何。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