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
寺
晚
景
寺
对
清
溪
水
绕
关
,
冷
然
钟
鼓
翠
微
间
。
楼
台
无
影
日
沉
海
,
松
桧
有
声
风
满
山
。
猿
啸
石
亭
游
客
散
,
龙
归
云
洞
老
僧
閒
。
诗
成
一
笑
归
来
晚
,
独
棹
扁
舟
泛
月
还
。
写景
山水
秋天
情感
人的感悟
景色描述
归隐情怀
松树
风
古寺
钟鼓声
译文
寺院座落在清溪环绕的关隘处,翠绿的山峦间回荡着冷清的钟鼓声。
高楼亭台在日沉海底时隐去身影,松柏之声在风满山间响彻。
猿猴在石亭中长啸,游客纷纷散去;龙归入云洞,老僧人在宁静中度过时光。
诗作完成,我笑着踏上归途,晚霞映照,独自驾着小舟在月光下泛游。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郭君彦的《野寺晚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寺庙黄昏图景。诗中以“寺对清溪水绕关”开篇,巧妙地将寺庙与清澈溪流、环绕的山关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冷然钟鼓翠微间”一句,通过钟鼓之声在翠绿山间回响,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庄严与静谧。“楼台无影日沉海”描绘了夕阳西下,光线逐渐消失,楼台在夜色中隐去身影,仿佛与大海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时间流逝的美感。“松桧有声风满山”则通过风吹过松树和桧树时发出的声音,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猿啸石亭游客散,龙归云洞老僧閒”两句,分别以猿猴的啼叫和龙的回归,以及老僧的悠闲自得,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最后,“诗成一笑归来晚,独棹扁舟泛月还”表达了诗人完成作品后的满足与喜悦,以及独自乘舟在月光下返回的宁静与自由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猜您喜欢
北风行
明·朱应登
昨日南风扬,今朝北风急。南风吹山山不移,北风吹海海欲立。嗟哉!南风不与北风竞,物理自尔非相袭。轩辕台前烛龙晦,纥干山头冷雀泣。黄鹄摩空不得下,苍鹰愁枯湿。行人戢足不敢行,.....
山中呈聂心远诸客(其二)
宋·文天祥
黄叶婆娑上钓舟,唤回旧梦到江流。多情政自怜樯燕,两鬓终当付野鸥。未说离怀向南浦,须知诗意在夔州。朔风昨夜吹沙急,早觉寒声战玉楼。
题画次韵
明·林俊
雁声平送一天秋,不尽长江水自流。两字时名空短剑,百年吾道信沧洲。疏松古路通仙径,落日澄潭下钓舟。醉答樵歌山月白,野情无梦入拘囚。
罗浮对酒歌(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袅袅飞猿下翠林,洞门花密昼长阴。松风吹尽人间事,不使兴亡上客心。
石庐
元·陈樵
风磴盘空冷逼人,林居穴处古遗民。砂飞满地犹如燕,草绿知天不爱春。河汉带星临石上,广寒无月庇花身。只愁急雨随风度,结屋半间留白云。
松架敝以新枝易之
宋·李纲
日曛雨濯半飘零,旋采虬枝荫广庭。风动细香还泛泛,露滋新叶更青青。虽惭剪伐劳斤斧,犹胜烧燃竞爝萤。凉夜苍龙尚吟啸,坐看明月入重扃。
范处士在育王寺书碑因以寄赠
唐·于季友
墨妙复辞雄,扁舟访远公。□天书梵□,霜月步莲宫。迹寄双林下,名留劫石中。遥知松径望,棠叶满山红。
行香子
宋·王诜
金井先秋,梧叶飘黄。几回惊觉梦初长。雨微烟淡。疏雨池塘。渐蓼花明,菱花冷,藕花凉。幽人已惯,枕单衾冷,任商飙、催换年光。问谁相伴,终日清狂。有竹间风,尊中酒,水边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