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月
三
日
滁
州
古
堂
七
日
容
高
卧
,
上
巳
春
阴
眼
乍
开
。
纳
纳
乾
坤
谁
主
客
,
冥
冥
风
雨
自
楼
台
。
飐
墙
银
杏
可
三
丈
,
窥
户
黄
鹂
能
百
回
。
韦
涧
欧
亭
俱
不
恶
,
登
临
空
羡
掌
中
杯
。
写景
春景
抒情
地点
滁州
怀古
写鸟
黄鹂
译文
在古朴的堂舍中,我悠闲地躺卧了七天,直到上巳节这天,阴沉的春日里,视野突然变得明亮起来。
天地间谁主谁客,难以分辨;冥冥中的风雨自楼台而来,自成一方天地。
银杏树的枝叶摇曳,高度可达三丈之高;黄鹂鸟在窗外飞来飞去,似乎能窥视到屋内的一切。
韦涧和欧亭的景色都很美,我站在这里,只能空自羡慕手中的酒杯,希望借此抒发我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月三日于滁州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首联“古堂七日容高卧,上巳春阴眼乍开”,描绘了诗人在这座古老的殿堂里,度过了七天悠然自得的生活,直到上巳节的春阴散去,他的眼睛才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这里通过“高卧”二字,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而“春阴眼乍开”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为诗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喜悦。颔联“纳纳乾坤谁主客,冥冥风雨自楼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主题。诗人以广阔的天地为背景,提出“纳纳乾坤谁主客”的疑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后句“冥冥风雨自楼台”则以风雨中的楼台为意象,象征着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韧。颈联“飐墙银杏可三丈,窥户黄鹂能百回”,转而描写具体的自然景观。银杏树高耸入云,黄鹂鸟在窗前飞来飞去,百次之多,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之情。尾联“韦涧欧亭俱不恶,登临空羡掌中杯”,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韦涧、欧亭都是古代文人雅士常游之地,此处借指美好的自然环境或历史遗迹。诗人虽未能亲至这些地方,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它们的向往和羡慕,尤其是“掌中杯”这一细节,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珍惜。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豁达与超脱。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