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西
秋景
咏物
菊花
抒情
哲理
写风
赞颂
山水

译文

黄色的衣裳上吉时来临,金色的风儿轻拂着,轻轻地击打着稀疏的梧桐树,让落花般的红色残片飘散。
万物最终都要回归到根本,祖上的意愿证明了空灵的圆满。
时光恰逢明西之令(或许是特定的时期或季节),黄色的菊花绽放着,秋天的香气充满了玉石般的丛林。
登高远望的圣会热闹非凡,宴请金色的老者,聚集了众多的仙童。
清爽的气息充满衣襟,内心的沉寂与灵通相通。
真正地自得其乐,无需高傲无为,展现自己的本体,振奋精神,威严无比,成为万古的英雄。

赏析

这首元代王吉昌的《江梅引》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与超然心境的画卷。"黄裳元吉纵金风",以华丽的服饰和金色的秋风开篇,展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氛围。"击疏桐,退残红",通过敲击稀疏的梧桐,暗示着秋天的凋零,但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更迭与自然的循环。"万物归根,祖意证圆空",表达了对生命轮回和宇宙真理的理解,认为一切回归根源,皆源于宇宙的圆融空寂。接下来,"兀兀时当明西令,黄菊绽,秋香满玉丛",描述了明亮的秋日傍晚,菊花盛开,香气四溢,犹如仙境。"登高圣会兴无穷",诗人借登高之景,寓含着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无尽的领悟。"燕金翁,聚仙童",则带有道教色彩,象征着长生不老和仙道的聚会。"爽气盈襟,沉寂内灵通",诗人沉浸在清新的空气中,内心宁静而与天地相通。最后,"高傲无为真自乐,显本体,振巍巍,万古雄",诗人表达出超脱世俗的快乐,追求的是返璞归真,显露出本质的自在,这种境界是永恒且威严的。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秋景为载体,融合了哲理与仙道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感悟。

王吉昌

168首
生平,出家学道,有《会真集》

猜您喜欢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