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簿

西
写景
春天
写山
抒情
怀古
送别
赞美
情感(愁
悔)

译文

在渭城西边风雨交加,细嫩的小草和新开的花朵都被踩成了泥。
秦女峰顶的积雪还未融化完,胡公坡上太阳刚刚下落。
满怀愁绪地窥见自己新生的白发,微薄的俸禄令人羞愧,后悔离别了青山和那记忆中的小溪。
听说辋川有很多美好的景致,正适合带上玉壶春酒去游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的郊游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现实生活的感慨。开篇两句“迥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生动地勾勒出初春时节雨后的湿润景象,诗人似乎在这宁静的自然氛围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接下来的两句“秦女峰头雪未尽,胡公阪上日初低”则描绘了一幅山色渐明、阳光初照的画面。这里的“秦女峰”和“胡公阪”作为地理标志,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地域特色,也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逐渐浓郁。中间四句“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白发”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个人生命的有限,而“微禄”则是对现实生活中微薄功禄的感慨。“悔别青山忆旧溪”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不舍,尤其是在面临自然界春意盎然之际,这种情感愈发浓重。而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放松。整首诗通过对早春景物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态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思考。

岑参

395首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