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婉约抒情
春景写物
咏物
写人

译文

柔润如同白玉的肌肤,罩着菲薄透明的纱衣。用罗绢团扇轻轻遮蔽着浅红的樱桃小口。脖颈上围着绣花圈饰,还散发着淡淡的脂粉香气。大红的舞裙上,石榴花的花纹重重叠起,艾草枝儿斜插着舞乱的发髻。
午梦迷离。梦中历尽千山万水,其实看窗前的月影,只是片刻转移。手腕上红丝线勒出的印痕刚刚褪去。江面上的雨声淅淅沥沥,却无法望到思念中的你。只有萧萧的晚风吹着菰叶,那境味简直就像已经到了秋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室内的静谧生活情景。她手持团扇,身穿美丽衣裳,气质高贵。女子的手指轻触着檀木制成的扇子,而她的衣服上还残留着淡淡的脂香。这一切都透露出她精致的生活和细腻的情感。"榴心空叠舞裙红"一句,表达了女子在寂寞中想象着自己穿着红色的舞衣翩翩起舞,但却只是空有愿望。"艾枝应压愁鬟乱"则是她用艾草扎住散乱的头发,心中的烦恼与之相随。午后,她沉浸在千山万壑的梦境中,而窗外的阴影如同一支箭穿过她的视野。诗人还细腻地描写了女子手腕上新褪去的香瘢,透露出她的美丽与柔弱。最后两句“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则是女子听着远处江边人们在雨声中的声音,而她自己则在晚风中感受到菰叶带来的秋意和那份难以言说的愁绪。这首诗通过对室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孤独与情感世界,以及她们对于外界的渴望和无奈。

吴文英

342首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晚年又号觉翁。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闰十五夜携两儿暨诸弟侄同孔聘王苏昌期何景朗李邑生就酌三弟宅分得台字
明·黎淳先
嫦娥何意重相陪,三五清光去复来。对酒自怜鹦鹉杓,听萧犹似凤凰台。咏偕童冠游宁倦,才擅东南美不猜。记得廿年曾此夕,雄心今被鬓毛催。
王阳明祠联
清·李彦章
七万人相庆更生,计农桑教化兵防,名世允推儒作将;十五卷共尊遗集,兼道学文章经济,此邦尤愿士希贤。
俞居易兄弟并时为属邑长示其父所藏东坡送行诗用其韵跋卷末
宋·葛胜仲
吾州两支邑,伯季俱鸣琴。清谈一倾倒,亹亹正始音。文室赖芝兰,药笼资桂参。猥示晏楹书,什袭缄藏深。好事识雅趣,扬美知孝心。跻荣荷门基,行矣勋业寻。
鹧鸪天(其四)
宋·张孝祥
月地云阶欢意阑。仙姿不合住人间。骖鸾已恨车尘远,泣凤空馀烛影残。情脉脉,泪珊珊。梅花音信隔关山。只应楚雨清留梦,不那吴霜绿易斑。
追和纫石兄赠黄美人诗元韵
清·蔡见先
歌舞场中最可人,昙花一刹坠红尘。香魂应绕新城柳,化作黄鹂唤早春。情丝缕缕渺难通,回首平康爪印鸿。夜半留髡思往事,阿谁消受米双弓。花中领袖女中雄,倾尽囊金送尽穷。巾帼从来多.....
百字令·栩楼春集,摄影
清末近现代初·章钰
为春留影,当公麟、一幅西园高逸。人在花中花在镜,巧借驻颜新术。哀郢穷交,避秦旧侣,把臂芳林入。庐山真面,认他黄九秦七。怜我屏迹欢场,担头桃李,愁付观河集。倚遍阑干人十二,.....
荀陈聚星图
宋末元初·戴表元
州里相过未厌频,居然踪迹动星辰。当时多少辉煌者,不画诸公画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