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平
原
斋
坛
一
钺
底
须
悭
,
坐
见
诸
贤
散
似
烟
。
不
使
庆
元
为
庆
历
,
也
由
人
事
也
由
天
。
抒情
哲理
咏史怀古
怀才不遇
自然
人事
译文
斋坛上的一把斧头,底端必须狭窄(这里可能是指斧头的设计或象征意义)。看着各位贤人离散,就像烟雾般消散。
不让庆元(可能是指某个时期或地名)成为庆历(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的变迁或某个时期的结束),这既是因为人的作为,也是因为天命。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大经的《韩平原》,通过对斋坛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凋零、世事变迁的感慨。"斋坛一钺底须悭",形象地刻画了斋坛之上权力的象征——钺(古代的一种兵器,此处象征权威),暗示人才难得,资源有限。“坐见诸贤散似烟”,直接写出贤才如烟云般消散的无奈,流露出对人才流失的惋惜之情。“不使庆元为庆历,也由人事也由天”进一步揭示出,即使是朝代更迭这样的大事,也是人事与天命交织的结果,既有个人努力的因素,也有不可抗力的自然规律在起作用。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深沉思考。
猜您喜欢
偶咏二首
清·洪繻
散诞人间百不宜,空山袁鸟有新知。欲寻泛宅浮家地,又是扬尘变海时。谢朏口中惟饮酒,陆游梦里屡成诗。莫将枯槁嘲贫贱,再见河清世已迟!
读冯道传
宋·郑起
西山有薇,二子采之。二子竟死,薇不疗饥。匪恶周粟,食不下咽。君臣义重,彼苍者天。尔道何人,数主一身。有何颜面,冠冕搢绅。乔固诸贤,宁死道边。曹操不帝,清议凛然。
咏史(其二)
元末明初·刘基
天与聪明作大君,应天在实岂虚文。重瞳若解行仁义,不枉芒砀五色云。
再次前韵和治芗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背嵬之军顺昌帜,先声夺人畴不识。不数永嘉八面锋,合撰会昌一品集。天生橡笔擅高文,自织锦机精句律。大才从来难为用,心恻寒泉渫不食。徽之诗句上屏风,玉局恩知超荐汲。戴花尧叟生.....
孙宾叟道人
宋·苏辙
万里飘然不系舟,酒垆一笑便相投。千金不换金丹诀,何事惟须一布裘。
峡山飞来寺
明·梁有誉
碧流环黛壑,琪树隐珠宫。佛影诸天近,空香下界同。悬峰吐日月,古壁淡烟虹。开凿元神造,飞栖叹鬼工。云屯山欲坠,潭静水恒空。势倚乾维外,形盘地轴东。觉花常捧露,忍草自含风。宝.....
即事
明·苏仲
景入朱明物候丰,杖藜扶我看花丛。暗窥黄雀依林蜢,啄破鹪鹩捲叶虫。萱草傍池花淹露,芰荷出水叶迎风。心闲便觉全无恙,况在乾坤浩荡中。
和钱耐翁次先师韵
清·冯班
廿年藜藿许君尝,曾为成章赏我狂。草发陈根山自碧,莺啼宰木梓空长。东门有恨还无嗣,北海何人为立乡。最是驽骀筋力尽,几回骧首忆孙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