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
云
寺
(
其
二
)
路
转
丹
梯
远
,
苍
茫
听
午
钟
。
莲
花
随
地
涌
,
宝
树
自
云
封
。
日
映
毫
光
现
,
烟
深
塔
影
重
。
谁
知
人
境
内
,
亦
有
竺
乾
峰
。
写景
地点
山水
抒情
秋节
秋景
寺庙
赞颂
名山
译文
山路蜿蜒,远望丹梯仿佛通向天际,听午时的钟声回荡在苍茫大地间。
莲花如盛开般的繁茂景象遍地涌动,珍稀的宝树由层层白云环绕守护。
日光映照,其光华尽显,烟雾缭绕,佛塔的影子愈发厚重庄严。
谁又能知晓在繁华的人世间,竟也藏有如同竺乾峰般的神圣之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碧云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碧云寺的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首句“路转丹梯远”,描绘了通往碧云寺的道路蜿蜒曲折,丹梯高耸,暗示了寺庙的庄严与神秘。接着,“苍茫听午钟”一句,通过午时悠扬的钟声,渲染了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时间的静止与心灵的净化。“莲花随地涌,宝树自云封”两句,运用了莲花与宝树这两个佛教象征物,不仅展现了碧云寺的自然美景,也寓意着佛法的纯洁与神圣。莲花象征着清净与解脱,宝树则代表了佛教的智慧与教义。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佛教文化的内涵。“日映毫光现,烟深塔影重”描绘了日光照耀下,寺庙的光辉与阴影交织,形成了一幅光影交错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碧云寺在自然光线下的美丽,也暗示了佛法的光芒穿透世俗的迷雾,照亮人心。最后,“谁知人境内,亦有竺乾峰”表达了碧云寺作为人间的一处净土,隐藏着佛法的高峰,即佛教智慧的顶点。这句话既是对碧云寺独特魅力的赞美,也是对佛法深邃内涵的一种揭示,鼓励读者去探索和领悟其中的奥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碧云寺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充满哲思的意境,引导读者在美的享受中体悟佛法的真谛。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