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赠
西
山
隐
者
山
路
逶
迤
入
杳
冥
,
十
年
重
访
枕
烟
庭
。
问
名
揩
眼
看
蓬
鬓
,
留
客
呼
儿
挈
酒
瓶
。
云
似
客
闲
朝
出
岫
,
鹤
如
人
立
夜
听
经
。
先
生
不
与
寰
中
事
,
长
啸
一
声
天
地
青
。
写景抒情
山水田园
抒情
咏物
怀古
赠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的生活环境与心境,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山路逶迤入杳冥”,以蜿蜒曲折的山路象征通往隐逸生活的道路,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幽深神秘的世界。接着,“十年重访枕烟庭”一句,通过时间的跨度和对旧地的再次探访,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怀念与向往。“问名揩眼看蓬鬓,留客呼儿挈酒瓶”两句,细腻地刻画了隐者日常生活的场景。通过询问名字、擦拭眼睛看蓬鬓,以及邀请客人并让儿子携带酒瓶来款待,展现了隐者虽简朴却热情好客的一面。这里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简单生活的哲学态度。“云似客闲朝出岫,鹤如人立夜听经”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云比作悠闲的客人,每天早晨从山中升起;将鹤比作静立的人,夜晚倾听佛经。这样的描写,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动态美,也暗示了隐者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超然。最后,“先生不与寰中事,长啸一声天地青”两句,直接点明了隐者的超脱与自由。他不参与世俗的纷争,只是在天地间长啸一声,表达出对自由与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向往。这不仅是对隐者生活状态的赞美,也是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一种理想化表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者生活环境、日常活动及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超脱,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