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
祭祀文化
伦理道德
怀古哲理
祭祀准备
恭敬
孝道

赏析

这首诗《童丱须知·祭祀篇》由宋代史浩所作,通过文王治国与祭祀祖先的故事,强调了祭祀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世子孙的影响。诗中以文王为例,说明治理国家和家庭的重要原则是道德教化从近处做起,强调了作为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文王如何亲自参与家庭事务,特别是祭祀祖先,体现了他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他深知贤良后代的重要性,认为孝顺不应仅限于一时,而应贯穿一生,且要注重积累功德。这种对家族责任的深刻理解,最终影响到了他的子孙,让他们在祭祀时能够表现出应有的庄重和敬畏之心。然而,诗的后半部分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孙们逐渐忽视了这些传统和教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放纵享乐,忽视了祭祀的重要性。这种行为导致他们在祭祀时表现得疲惫不堪,甚至在仪式中表现出不敬的态度。诗中警告说,这样的行为会受到祖先的谴责,无法得到祖先的福佑。最后,诗人呼吁世人,无论是祭祀还是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应保持恭敬和谨慎的态度,遵循适当的礼仪和节制,这样才能得到神灵的欢喜,并为家族带来长久的福祉。诗中强调了传统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人品德和社会秩序的积极影响。总之,《童丱须知·祭祀篇》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深刻地阐述了祭祀礼仪的价值,以及它在维护社会道德和家族传承中的作用。

史浩

652首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