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秋节
秋意
怀古
边塞
战争
情感
思乡
山水
自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芦苇和霜露为背景,展现了季节的肃杀之气。"秋入蒹葭霜正威"一句,通过"蒹葭"和"霜威"传达出秋意渐浓,寒霜凛冽的氛围。"数声归雁塞痕微"则借归雁南飞,暗示边塞的遥远与战争的痕迹。诗人感慨岁月无情,"欺人白发萧萧得",感叹自己年华已逝,白发斑驳。"未老丹枫故故飞"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流逝的感触,即使红叶纷飞,也未能留住青春。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现实,"胡虏乾坤多战骨"揭示了战乱频仍的社会现状,令人痛心。在这样的乱世中,诗人选择"江湖风雨一蓑衣"的生活方式,表达了淡泊名利,独善其身的态度。结尾两句"百年粗饭从衰朽,万事尘寰有是非",诗人表示即使生活简朴,面对世间的是非纷扰,他已看淡,只愿平静度过余生。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家国情怀。

黄公度

345首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