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鹿

湿
便
便
山水田园
写景
友情
抒怀
怀念故乡
寄情自然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游历襄阳风光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开篇即点明诗人在邹湛葛疆往过此地时的情景,通过“幕中佐曹畏简书”一句,传递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接着,“习池岘首自今古,故时悲喜成空虚”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个人情感历程的反思。这里的“习池岘”可能指的是诗人在襄阳地区游历的经历,而“故时悲喜成空虚”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无法持久的无奈与感伤。随后,“越王之孙府从事,恶人亦作俗吏呼”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名士贤人的敬仰以及对于世态炎凉的批判。这里的“越王之孙”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贵族后裔,而“府从事”则是官职名称。“日从云间二三子,醉吟啸傲相携扶”一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欢聚情景,他们在云雾缭绕的高处饮酒作诗,尽显豪放不羁之态。"王孙才高倦羁束,湿纸讴可包于菟"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才华横溢而又不得志的无奈。“兴来鼓棹碧江去,把酒赋诗聊与娱”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精神寄托,通过饮酒作诗来缓解内心的忧郁。这里的“鼓棹”指的是船只行进的声音,而“把酒赋诗”则是古代文人常有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几句“野人相逢荷倾盖,坐上作客惭食鱼。红尘化衣对玉树,白发茁须如霜芜。”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与樵夫相遇的情景,以及他对尘世生活的超脱态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饱闻襄阳好风土,喜见山水相盘纡”表达了诗人对襄阳自然风光的赞美,"久怜消髀厌羁旅,便欲卜隐如林逋"则是他对长期客居生活的厌倦和想要隐逸山林的愿望。“著书虽可自覆酱,志怪犹为鬼董狐”两句可能在表达诗人对于书写和记载历史的态度,以及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兹游起我丘壑兴,岂复自为形迹拘"则是他通过旅行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同时也反思自己是否过于在意个人名誉。最后几句“山中一廛可托足,裘葛略具便有馀。结茆耒耜老岩谷,岂学少室随驾卢。”通过对山中居所的描绘和生活状态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老妻汲涧芼葵蕨,丁男负刍仍扫除”则是对家庭生活的温馨描写。"诸公富贵或肯顾,结驷野服来吾居"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淡然态度,以及希望朋友们能够理解并支持他的隐逸选择。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廌

437首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您喜欢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郑介道见访
宋·许棐
步头杨柳种多年,今日方维胜客船。扫石共看山色坐,枕书同听雨声眠。溪羹旋煮莼丝滑,野饭新炊芡玉圆。不管归心忙似箭,强留吟过菊花天。
洪都和胡副郎赴召二首(其一)
明·夏良胜
脚根不避路,到处便为家。醉过十年梦,风抟一望沙。闲情诗入画,生意草方芽。长者须投辖,清清一味茶。
早春大中丞同川李公见访询及陂上旧游处赋此奉简二首(其二)
明·朱睦㮮
清溪自分老渔竿,白首忻逢旧豸冠。芦叶柽华最深处,舣舟犹记昔时欢。
寄精严谷堂老宿二十年欲访谷堂观笔法因循去未得偶逢水西客沉吟久之因寄此诗
宋·林亦之
隔浦娟娟古佛庐,几回欲去更踟躇。欲誇柳氏元和脚,要问隋僧智果书。见说交情多隽达,每惭识面尚生疏。山头红叶知无限,可许閒人暂寓居。
畴昔
元·张仲深
我生爱山殊有癖,日日登山访幽寂。故人江陈三五辈,醉卧青溪抡白石。踏霜采杞琲盈把,拂晓题诗云满壁。文笔峰前动客吟,百花嵓底留行迹。故人别去动经载,溪山溪水总相忆。今年海口独.....
答杨户部庐山书时方谪居广陵
明·于慎行
淮南桂树又春残,几度开书惨不欢。华发已曾淹画省,铜章那复滞盐官。秋空雁影愁应剧,夜雨潮声梦亦寒。圣主长杨方校猎,谁将赋草入长安。
题李遵道枯木图为建安朱炯作
元末明初·蓝智
君家枯木称小李,老干杈枒翠微里。忽看怪石起陂陀,复有疏篁映秋水。年年雨露长莓苔,落叶悲风惨澹来。日暮天寒鬼神护,深山大泽栋梁材。牧童樵子不敢近,似有龙蛇此中隐。故将露叶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