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
奴
娇
·
云
间
陈
徵
君
有
题
余
家
远
阁
一
阕
秋
日
登
楼
不
胜
蔓
草
零
烟
之
感
因
倚
声
和
之
得
怜
堂
后
,
有
丹
楼
飞
起
,
当
年
争
羡
。
阳
夏
门
庭
能
咏
絮
,
那
更
溪
山
葱
茜
。
带
雨
房
栊
,
和
烟
帘
幕
,
零
乱
东
湖
面
。
碧
阑
干
里
,
有
人
斜
映
琼
扇
。
可
惜
人
去
匆
匆
,
而
今
楼
下
,
秋
水
帆
如
箭
。
老
我
三
吴
好
男
子
,
绿
鬓
忽
然
衰
贱
。
蔓
草
霜
浓
,
丛
祠
露
悄
,
白
昼
鼪
鼯
现
。
舍
南
舍
北
,
乱
飞
王
谢
家
燕
。
秋日登楼
赞颂远阁
山水
赏析
这首词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名为《念奴娇·云间陈徵君有题余家远阁一阕秋日登楼不胜蔓草零烟之感因倚声和之》。词中描绘了秋天登楼时的景色与情感,充满了深沉的感慨。词的开头“得怜堂后,有丹楼飞起,当年争羡”,以“得怜堂”为背景,描绘了一座红瓦飞檐的高楼,当年曾引起人们的羡慕。接下来,“阳夏门庭能咏絮,那更溪山葱茜”,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优美,如同雪花般轻盈的咏絮,与葱郁的山水相映成趣。“带雨房栊,和烟帘幕,零乱东湖面”,描绘了雨中湖面的朦胧景象,房栊与帘幕在烟雨中显得更加零乱。接着,“碧阑干里,有人斜映琼扇”,碧绿的栏杆边,有人影斜映在扇面上,增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可惜人去匆匆,而今楼下,秋水帆如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如今楼下,秋水如箭般迅速流逝。接下来,“老我三吴好男子,绿鬓忽然衰贱”,词人自述年华已逝,曾经的英姿不再,感叹岁月无情。“蔓草霜浓,丛祠露悄,白昼鼪鼯现”,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蔓草在霜浓中显得更加茂盛,祠庙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宁静,白天出现了鼪鼯的身影,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最后,“舍南舍北,乱飞王谢家燕”,以燕子乱飞的形象,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轮回,整个画面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哲思。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变迁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