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

写景
抒情
生日庆祝
咏物
贺寿
哲理
怀古

赏析

此词《木兰花慢》为陈维崧所作,献给名为张以韬的四十岁寿辰。词中描绘了虞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寄寓了对张以韬的赞美与祝福。词开篇即以“虞山山拂水”起笔,生动描绘了虞山与流水相映成趣的景象,“风倒捲、吼帘泉”则进一步渲染了山间风动水涌的动态美。接下来,“想红豆村庄,绛云楼阁,翰墨流传”,通过想象中的红豆村、绛云楼阁以及文人墨客的流传,展现了虞山深厚的文化底蕴。“风流后来谁继,有天都、逋客汉张骞”一句,将张以韬比作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达了对其才华与人格的敬仰。随后,“水槛斜欹垞北,晴轩正面湖前”描绘了张以韬居所周围的自然美景,暗示其生活的闲适与雅致。“王维今日画中禅。说尔最豪贤”将张以韬与唐代著名画家王维相提并论,赞扬其艺术造诣与人格魅力。最后,“羡坊号光和,里名通德,台曰超然”进一步赞美张以韬的品德与成就,同时“行年。只今四十,已手摩、铜狄叹桑田”表达了对其年轻有为、成就非凡的感慨。“侠骨毬场酒舍,閒身茶灶渔船”则以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张以韬既具侠义之气,又享受生活情趣的形象,全词在赞美与祝福中结束,充满了对张以韬的深情厚意。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