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
驿
闺怨
写情
写人
写书信
城市
锦鸡城

赏析

这首《三字令·闺情》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闺中女子的细腻心思与情感波动。“红蕤枕,卓金车”,开篇即以华美的物品象征着女子的奢华生活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两相于”则点明了女子与远方恋人的关系,表达了她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酒醒后,梦来初”,通过酒醒与梦境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女子从现实到幻想的心理转变,以及她对恋人深切的思念。在梦中,她与恋人相聚,短暂的欢愉之后,又回到了现实中的孤寂。“挽郎祛,郎欲去,且徐徐”,这一段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留恋与不舍,她试图挽留,但又理解恋人的决定,展现出一种温柔而无奈的情感状态。“烦塞马,倩江鱼,寄他书”,通过派遣信使(塞马、江鱼)传递书信,进一步深化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与渴望沟通的心愿。这不仅体现了古代通信的不便,也反映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与坚持。“休信宿,莫踌躇”,是对恋人的劝告,希望对方不要轻易放弃这段感情,不要犹豫不决,体现了女子对爱情的珍视与期待。“锦鸡城,金雁驿,是郎居”,最后两句以地理名词作为比喻,将恋人所在之地比作锦鸡之城、金雁之驿,既增添了画面感,也寄托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与向往。整体而言,《三字令·闺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地揭示了女子内心深处的思念与情感挣扎,展现了古代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独特魅力与复杂心理。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美人买铁马
明·陈荐夫
明珠莹玉垂垂结,八角流苏响凄切。风前双桂玳梁高,自有宫商按成节。初闻鸣佩委清都,又似飞泉点玉壶。征人晓泪霜天尽,怨女秋魂夜月孤。东邻窃听疑璚玖,琮琤握在良工手。少妇帷中溢.....
杂兴五首(其一)
唐·权德舆
丛鬓愁眉时势新,初笄绝代北方人。一颦一笑千金重,肯似成都夜失身。
醉花阴
宋·曹组
九陌寒轻春尚早。灯火都门道。月下步莲人,薄薄香罗,峭窄春衫小。梅妆浅淡风蛾袅。随路听嬉笑。无限面皮儿,虽则不同,各是一般好。
忆帝京(其一)赠弹琵琶妓
宋·黄庭坚
薄妆小靥闲情素。抱著琵琶凝伫。慢捻复轻拢,切切如私语。转拨割朱弦,一段惊沙去。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借问本师谁,敛拨当心.....
澡兰香
清末近现代初·吕碧城
芜城惹赋,金谷迷香,梦里旧游暗引。飙轮掣电,逝水回澜,犹写落花馀韵。记衰音、撩乱萦弦,琴心因谁绝轸。半摺吟笺,箧底尘封重认。还又仙都小寄,波腻风柔,琐窗人静。云鬓荡影,缟.....
相和歌辞·相逢行
唐·崔颢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玉户临驰道,朱门近御沟。使君何假问,夫婿大长秋。女弟新承宠,诸兄近拜侯。春生百子殿,花发五城楼。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休。
绝世(其二)
清·孙原湘
闲房左右寂无人,偷齧樱桃一点春。事后思量犹错过,忙中惊颤已逡巡。防闲暗许鞋尖觉,偎傍遥贪袖角亲。十五年前常意态,消魂此日胜尝新。
从改第六首
明·王彦泓
玉腻绵香细骨躯,暖相偎处恰愁吁。娇痴怕对春风换,不似寒宵酷念奴。